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315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4
《论布病的预防与治疗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布病的预防与治疗学生姓名:学号:1361004461446专业:畜牧兽医层次:专科年级:13秋学校:榆林分校清涧电大工作单位:清涧县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5年4月18日第8页共8页目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1、布病的来源21.1布病的由来21.2布病的定义32、布病的特征32.1布病的传染途径32.2布病的病发特征42.3布病的易感人群43、布病的预防与治疗43.1布病的预防43.1.1健康教育53.1.2免疫接种53.1.3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53.1.4布病畜的处理 53.1.5健康家畜的饲养63.1.6布病牲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的消毒63.
2、1.7把好布病畜的输入关63.1.8加强家畜的管理和个人防护63.1.9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63.2布病的治疗73.2.1四环素类抗生素73.2.2利福平73.2.3磺胺治疗73.2.4对症治疗73.2.5其他74、小结8参考文献8第8页共8页论布病的预防与治疗13秋畜牧兽医专科陈前军内容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
3、急性转为慢性。本文从传染途径、病发特征、易感人群等因素出发,分析了布病的特征,从免疫、药物、综合预防等角度提出了预防性的措施,并通过以往治疗,研究了治疗布病的方法。关键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损害预防治疗目的分析我国近十年来布鲁氏菌的流行概况和研究水平,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近十年(2003~2013)的科技文献和数据资料,对其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布病疫情防控及研究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布病疫情出现反弹的趋势,研究水平有待继续提高。结论我国布病疫情依然严峻,防控工作和科研水平总体上仍需加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布鲁氏菌病的
4、防治水平。1、布病的来源1.1布病的由来第8页共8页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
5、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1.2布病的定义布鲁菌病(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2、布病的特征2.1布病的传染途径所说的传播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
6、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第8页共8页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动物,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食鲜嫩的,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吃,吃起来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
7、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2.2布病的病发特征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另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