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9318
大小:62.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7
《问题导学助推预习能力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导学助推预习能力提高《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于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学生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教师应该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并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教师指导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数学学习经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文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围绕以问题为载体培养预习能力谈几点做法。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自学探究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指出:儿童学习
2、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他们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不在意,还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确,教学之路就是问题之路,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课堂应当向问题敞开,更要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潜心研究文本,认真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做教材的建设者。如果精心设计问题,就能有效引导预习,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百分数
3、的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摘录相关的数据。比如:有的学生通过看书,摘录了书本上的例子,有的在衣服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还有的在酒瓶上看到了百分数。1.我们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2.一瓶果汁中葡萄汁占40%。3.一件衣服羊绒占30%。4.一件毛衣的价钱占全家总支出的20%o5.精度42%o可见,当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时,是有目标意识的。同时,在看书时,更多了一份自觉,在自学探究时,也有方向感。更为重要的是,在预习中,学生阅读教材,个人
4、对文本的理解,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经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解决的经验,或者与父母一起探讨,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就能不断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关注问题解决,指导自学方法“问题解决”这一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热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仍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特别注重'‘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同时,还将''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作为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列的四项基本目标之一。这一调整突出了数学教学要从问题出发的理念。由此,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就要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如: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通过检查预习作业,我看到学生与书本、与自我对话后独立思考,有了自我的发现和问题:我的发现沈丽萍: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杨鹏飞:百分数与分数有一定的联系。朱鑫雨:我发现物体中占的百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我的问题:刘淞: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沈丽萍
6、:百分数会超过100吗?周洲:百分数可以化成比吗?陶贞伊:百分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相等吗?为什么生活中有了分数,还要有百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可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激活相关的学习经验,把有疑惑的问题都写了下来。那么,对预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我是这样组织实施的:通过预习,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存疑的问题。经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对话,于是,部分问题当场可以解决。另外,出现了某些共性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生活中有了分数,还要百
7、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些共性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解决。把球继续踢给学生,让他们伴随着学习过程自行解决。如:对于''分数与百分数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提升,帮助他们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方法的指导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在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有的预习书本时,画出了概念,在不懂的地方做了标记;有的
8、把生活中的百分数写在练习本上,有的对书本上的习题尝试解答;有的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与父母一起探讨,还有的上网搜集百分数的相关资料……这些都是可行的预习方法。经过比较、观察、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三、注重反馈评价,涵养学习品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数学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收获、进步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有激励功能;另一方面,教师也能清晰地了解课堂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行为跟进,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