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

ID:32929311

大小:61.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_第1页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_第2页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_第3页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_第4页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利益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披露和传播事实的重要手段,具有透明度高、影响面大、时效性强的特点。由此,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有着一种特殊的威慑力。公共利益呼唤媒体的良知每每谈到媒体舆论监督时,就会有人谈到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考问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则电视新闻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条消息报道的是一条街道上容井盖丢失给居民们出行带来的危险,这条新闻从内容上来讲是一条极为普通的舆论监督稿件,不过稿件之所以引起较大的争议在于,记者拍摄到了一位骑车行人在途经这个缺失井盖的窖井时腾空飞跃坠地受伤的全过程,

2、尽管拍摄记者本人事后解释这是无意中拍摄到的镜头,但是作为明眼人肯定可以看出,这样的镜头是记者守株待兔、刻意等待的结果,在发现问题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寻找办法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而是坐视问题的发展,记者抱着的是一种娱乐的心态,把对收视率的追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件事情的发生引发的是对记者社会良知的考问。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记者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时要关注公共利益。谈到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过在行使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记者的权力也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舆论监督势

3、在必行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度文明与法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各项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各级干部、群众的“觉醒”意识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就会出现与改革发展宗旨相悖的消极现象、奇怪现象,甚至是阴暗面。新闻媒介应当协助政府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建立良性的社会监督机制,使我国的各种改革措施尽快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功能提供了舞台,成熟的新闻媒介应当正视现实生活,敢于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帮助政府“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并使自身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校舍?

4、兔舍?》就是新闻媒介大胆干预生活,正确行使监督职能的成功范例。该片披露了我们沈阳市法库县三面船镇朱千堡村小学校舍被村干部强占,出租给养兔业主的事件。村民们气不公,强烈要求''把兔子撵出去,把学生接回原来学校”。然而,他们一次又一次找到有关部门,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最后,他们不得不钉上临时作为校舍的村委会办公室的门,到省城“摆摆道理、讲个公道”。该片以纪实手法,反映了个别偏僻落后地区,少数干部存在的法治意识淡漠、忽视教育的陈腐观念,也塑造了新一代农民开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勇于向违法现象抗争的群体形象。观后让人百感交加,颇受警策。公共

5、利益是衡量舆论监督的"度”把握精度,是要把握舆论监督选题、事实及语言的准确性。舆论监督的效果和影响如何,其结果是“帮忙”还是“添乱”,选题十分关键。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社会反响大、效果好的舆论监督报道,它的选题往往既是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又是政府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的问题,例如:“三乱”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等。这样的报道既受群众的欢迎,又能得到领导的支持。舆论监督强调用事实说话,这对记者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出于公心,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说话,同时,要尽力摆脱记者

6、因感情因素所带来的主观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倾听各方声音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记者不仅要对事实本身负责,而且还要对事实使用的准确性负责。在报道中,只能按照事实发生的逻辑去组织素材,而不能依据记者的主观意愿去利用事实。语言的准确性,是指舆论监督报道中的措辞要恰当,避免扮演某一利益立场维护者的角色。目前,许多批评之所以引发官司,往往并不是因为被批评的事实本身,而是因为记者在报道中的措辞不当和不严密。监督对象往往不顾主要事实,抓住报道中的个别词甚至是个别文字,以“损害名誉权”为由向法院起诉。另外,语言准确还要求记者对于那些有争议

7、的事情,不要贸然下结论。要站在公共利益高度进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涉及的大多是消极的题材、负面的东西,然而它的归宿点都是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因此,进行舆论监督时,记者要超越简单的揭露与批评,注重导向意识。例如:在对一些案件的报道中,一些媒体将笔墨较多地停留在对犯罪手段、犯罪心理和作案过程细节的描写和展示上,或者过多地暴露某些肮脏的、残忍的、血淋淋的画面。这样虽然迎合了一些受众的好奇心,却冲淡了事件本身应该对人们起到的警示和引导作用。对于某一问题的舆论反映,关系到舆论监督的效果。报道分量轻了,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震动,不能促

8、使问题的解决,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果报道过了头,又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人们反感,不但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容易将人一棍子打死。因此,处理好舆论导向和舆论反映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大局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