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ID:32915514

大小:4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2-17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第1页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第2页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第3页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第4页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整风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为什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含义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有六个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既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既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活动包括“教育”与“实践”两个方面教育是教化。通过学习把群众路线观点装进党员干部的头脑里,融入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引导党员

2、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切实解决好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28/2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们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转变为现实存在的活动。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教育是手段,是方法;实践是目的,是结果。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从党史的角度看必要性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党和人民息息相关,党是人

3、民中的一部分,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民。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并以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为己任。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起草《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红军的任务不只是单纯的打仗,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

4、重大的任务。28/28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实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经历了延安整风,党的文件明确而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论述的三大

5、优良作风之一,就有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密切联系群众问题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

6、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28/28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路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三个十分重要而简明的观点:“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从党的理论从基础的角度看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历史唯物论的重要原理之一就是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神圣家族》一文中指出:历史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作了重要的发挥,他认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民本、仁政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他进一步解释说“仁”28/28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8、。  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主张。他认为“得其民者,得天下,失其民者,失天下”,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范仲淹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国历代开明的君王都深知“水亦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虽然历史上所有的进步力量的宗旨都是为人民,但将这个道理贯彻到底的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宣言》讲无产阶级先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解放自己。中国共产党更把其宗旨具体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