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

ID:32910242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7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_第1页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_第2页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_第3页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_第4页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炼字高考历经典题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炼字1炼虚词[04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2、(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

2、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07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

3、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炼诗眼设题角度:给出意境,让我们锤炼选择的词语或哪个字好对策:一、找诗眼容易,分析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1修辞2作者的情感3字的活用4句式倒装5音韵和谐6用词准确、鲜明、生动7动静8对比二、答案整合大致两种类型:1修辞及其好处2字的本意或在句子的含义,再答字的引申义(可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注意上下句的动静,对比关系

4、10/10例一、(06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修辞)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修辞的好处)。例二、(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

5、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静。(翻译上下文)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字在句子的含义)“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及作者的情感)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字在句子的含义)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作者的情感)习题1(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

6、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2004年全国卷乙)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7、。1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04福建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 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10/104(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8、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5(0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6(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