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

《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

ID:32870260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_第1页
《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_第2页
《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由感性到理性》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由“感性”到“理性”——提升《找规律》教学中的认识形式如东县曹埠小学王焱在《找规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到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方式来寻找规律。但在很多课堂中,通过这些方式只是建立了对于规律的感性认识,我们的找规律教学不能够停留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抽象,形成理性认识。从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对这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找规律”窥见一斑。【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行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生:都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师:看看手帕和夹子的这行,两端是什么,有几个?

2、生:两端都是夹子,有10个。师:每两个夹子中间都有一块手帕,数一数,有几块手帕?生:有9块手帕。师:再看看兔子和蘑菇的这一行,两端都是什么,共几只?生:两端都是兔子,共8只。师:不要数,猜一猜,有几个蘑菇?生:有7个。师:你是怎么想的?生:两端的比中间的多1。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他说得对不对。3生:1,2,3,……,7。7个蘑菇。师:看来,两端的真的比中间的多1。师:再数数木桩和篱笆这一行,看看它们的个数是不是符合这个规律。生:(数出来后交流)两端的木桩有13根,中间的篱笆有12块。符合刚才的规律。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如

3、果排在两端地是同一种物体,那么它就比另一种物体多1个。【商榷】表面看来,这样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归纳出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是同一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的规律表象。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究竟为什么两端的物体会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呢?众所周知,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可是真正解决问题,需要的不止是表象,而是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抽象出它们的本质形成概念,能正确进行判断,合理进行推理即解决实际问题。要想真正理解并运用好这个规律,我们就有必要形成对这个规律的理性认识,也就是知道这个

4、规律的本质。这个规律的本质首先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兔子和蘑菇为例,如图所示,一只兔子对应着一个蘑菇,最后一只兔子没有对应的蘑菇了,所以才形成了两端都是兔子的表象,才造成了兔子比蘑菇多一个的表象。只有认识了这样的本质,形成了概念,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准确判断、合情推理;并且,在解决诸如“圆形排列”等变式的间隔排列的问题时,才能够游刃有余。【我的教学思路】1、在研究夹子与手帕时,以一个夹子和一个手帕为一组,利用动画一组一组地出示。出示三组以后提问:“现在有几个夹子,几块手帕?”追问:“3为什么现在夹子和手帕一样多?”让学生发现“夹子和手帕是对应的,有一个夹子就有一块手帕”。2

5、、提出问题:“最后一块手帕没有夹好,如果要夹好了,至少还需要几个夹子?”当学生提出再加一个夹子后,引导观察:“现在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两端是什么,有几个?中间是什么,有几块?”初步发现规律后追问:“为什么夹子比手帕多1个?”让学生发现规律的本质。3、用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来巩固对规律的认识,并通过追问:“什么情况两端的物体总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将感性认识抽象为理性认识。4、将木桩与篱笆围成圆圈,进行变式练习。要求木桩与篱笆一个隔一个摆放,如果有13根木桩,需要准备多少块篱笆?在学生解决问题后追问:为什么篱笆和木桩现在一样多?进一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