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初探

ID:32834375

大小:54.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课堂提问初探_第1页
课堂提问初探_第2页
课堂提问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提问初探“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教师若是满堂问,实质上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

2、到教学中,但本质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实质上就成了简单的知识的搬运过程。这种提问,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的。因此,必须对课堂提问的内涵有一个新的认识。新课程下课堂提问应更注重帮助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获得了一

3、些体会、心得和结论,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是极其宝贵的。而我们所希望学生具有的那种多样化的、自主式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就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二、提问要考虑教学时机,并给以等待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

4、;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三、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

5、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为了更快地把学生带入发现概念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常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类比联想、归纳猜想等思维方式自主地发现概念所包含的规律。四、善于提探究式问题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在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

6、忆或具体事实做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的思维。由此可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虽多,但却很少是探究性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学会提探究性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应注意:(1)所提的问题要鼓励性,要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的或集体的探究活动。(2)所提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即要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3)所提的问题要有序列性,即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4)所提的问题要有提示性,即对学生答问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回答的方向或从哪些

7、方面去思考。五、提问要考虑学生整体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为此,教师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有层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要做到对学生心中有数,课堂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通过信息反馈,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想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髙。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施对启迪学生思维、积极地主动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活跃教学氛围、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提问也要注意以下

8、几点:提问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境而异,因时而异,因问而异;同时要注意“度”:难度、坡度、跨度、角度、精度。这一切都需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