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ID:32828611

大小:54.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_第1页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_第2页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湖滨学校孔丙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而大多数吋候我们的课堂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老师问,学生答,从不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岀问题,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样,失去的是宝贵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古人云:“学贵有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一、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

2、围,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利于学生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质疑的前提。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自主学习,由此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将自己对课文的各种感受和疑问提出来,并积极保护学生的发言,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而提出比较幼稚问题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切忌指责和嘲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3、,异想天开,不唯教材,不唯师,甚至可以“班门弄斧”。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题是产生探究动力的源泉。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会兴趣盎然,在质疑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而有的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的探究质疑欲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灵魂深入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4、”事实正是如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他们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屮亲身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并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三、引导点拨,促使学生善于质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不难,但要使他们能从“平常屮看出异常”而善于提问质疑是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学家弗雷得和施瓦茨曾说过;“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也更为牢固,但如果不经过教学指导,即只能提出低水平的问题。”因此,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点拨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则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质疑,不能一疑就问,每疑必问,

5、避免提的问题过于肤浅或流于表而化,要明确启发学生质疑的目的,促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提问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作示范,这样,学生就以教师为榜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总结质疑的方法并从中找寻规律。例如:1、可针对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则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2、可针对重点词句

6、、标点进行质疑。例如《最大的“书”》一文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3、可针对反义词的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质疑。4、可针对不明白的现象、难点处进行质疑。例如,《葡萄沟》一文提出:“为什么在阴房里能够制成葡萄干?天气炎热的室外能不能制成葡萄干?"学生掌握了以上几种质疑方法,体会到它的作用,逐渐地就敢于质疑,也善于质疑了。四、广取信息,培养学生有效释疑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展知识视野,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占有更多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去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或初读后的疑问

7、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运用到新课学习中去。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并使用信息,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必先让其拥有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那就必须由过去“为问题而教”转变为今天的“教而生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并为他们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