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

ID:32822735

大小:57.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_第1页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_第2页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_第3页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张前(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311)【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诊断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室间隔肥厚21例,心尖肥厚型8例,游离壁肥厚3例,弥漫性肥厚4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改变,常有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倒置T波。在II、III、aVF、aVL或V4、V5可出现病理性Q波。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

2、滞和各种心律失常。结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可作为筛选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法。【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27-02肥厚型心肌病以左心室肥厚为主,偶尔右心室也可以受累。病理改变为心肌纤维异常粗大排列紊乱。大多数为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及心室壁肥厚,但不扩大,临床上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占90%。其中室间隔肥厚型心

3、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1]。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心电图诊断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5〜26年,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胸痛及昏厥等,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所有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确诊。1.2心电图表现1.2.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①ST・T改变:岀现ST段水

4、平型或下斜型下移,T波深倒置。以I、aVL>V2、V6导联T波倒置多见。1/2〜2/3患者可有左室肥厚。②异常Q波深而窄,振幅&洋;同导联R波1/4,时限d0.04s,并伴有同II、III、aVF、T波直立,多见于I、aVL、II、HI、aVF、V5、V6导联。③有些患者可有酷似右室肥厚的表现,VI导联R波高大,T波倒置。伴有或不伴有左胸导联Q波。④P波增宽,多数有左房扩大的表现。有吋有左房扩大导致的“假性肺性P波”,即II、III、aVF导联P波高尖。⑤各种心律失常:较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5、、心房颤动等,半数以上为猝死。⑥各种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等。1.2.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是心肌肥厚局限在心尖部,一般不伴有流出道狭窄。①ST・T改变:胸导联出现ST段显著下移(可达0.5mV),T波深倒置。在V2〜V5导联最明显。长吋间固定不变。②V4〜V6导联出现高R波,无异常Q波。③QT间期延长。2•结果36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室间隔肥厚21例其中ST段下移12例,T波倒置14例,病理性Q波10例;心尖肥厚型8例其中ST下移2例,T波倒置5例,病理性Q波2例。游离壁肥

6、厚3例ST段下移1例,T波倒置1使你,病理性Q波1例。弥漫性肥厚4例ST段下移2例,T波倒置2例。3.讨论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心肌特征性肥厚,这种肥厚是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最为常见(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左心室高动力、左心室流岀道梗阻、二尖瓣反流和心肌缺血。年轻人群(23〜35岁)的发病率为2‰,大部分患者无症状。重症患者表现为运动耐量差、心力衰竭和猝死。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他有胸痛(可能在餐后)、眩晕、晕厥和心悸⑵。在年轻患者,猝死可能是首发症状,该人群中的年发生

7、率为6%。电压与心脏肥厚程度无关联性。但心电图改变出现远比超声表现早,是青年人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线索。其体检结果从正常到压力阶差高的特征性表现。听诊特点为一菱形的,3〜4/6级的收缩期杂音,心尖部最明显,放射至胸骨左侧,做瓦尔萨尔瓦动作吋该杂咅可增强。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ST-T改变和下侧壁导联Q波。Holter监测常常可见室性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诊断证实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超过1.5),室间隔运动减弱。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往往显示左心室肥厚的证据,心前区导联(V4〜6)QRS波电压增高或S

8、T-T变化[3]。因为,在一些病人,尽管心脏肌肉的重量已明显增加,心电图上可能没有左心室肥厚的表现,因此,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HCM的诊断。有吋,可能有拟似心肌梗死,大的异常Q波,认为是间隔去极化的结果。这些假性梗死的变化不常见。其他表现包括R-R间期短,预激综合征,电轴左偏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常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