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

ID:32816429

大小:61.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_第1页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_第2页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_第3页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用]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引用的伦理规则贺卫方*一、引用的意义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人们为什么需要引用?通常写作的人或许不人深究这个问题,但是,这却是学术规范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古人的那句话——“天下文章一人抄”一一尽管不乏调侃意味,但是还是道出了学术写作的一部分真相。那就是,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在倡导创造性,不过每个人在实际的写作中都难免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抄”前人的东西。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说的也是一个平常的道理:“新”总是在“IH”的事物屮牛发出來的,而且两者之间常常并没有判然两分的界线。其至町以说,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温故的话,

2、那些以创新相标榜的作站其实真正新的东西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许多。下面我们就简要地讨论一下学术引用的意义。学术引用使得特定的成果可以被置于一个学术史上的适当位置,从而让人们可以判断这项成果的创新程度和学术价值,这是学术引用的第一个价值。纵观学术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术问题的展开是一个前后和继的过程。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史研究表明,那种力图发现某个科学史上里程碑事件的真正“作者”的努力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如果对于科学发现的研究有什么值得惊奇的话,也只有一点,那就是,虽然许多人为他耗费精力和聪明才智,却无论是论辩性的学术成就或艰苦的科研成果,都

3、不能成功地确定某一项貝-体的科学发现究竞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完成'的。库恩的这种判断当然是就漫长的科学史而作岀的。对于每一•代的学术工作者而言,判断侮一项研究成果的创新价值却是正确地分配荣苦乃至利益的重要前提。如果没冇引用,则读者将无从判断这项成果在学术史上的位置和意义。学术引用第二个价值是——跟上血的一点相联系——可以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完成了的研究。学术研究以创新为冃标,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此前人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又如何知道哪些属于创新?实际上,不少所谓创新往往不过是自我作古或者意人利人所谓“他发明了雨伞”(hainvcntator

4、ombrcllo)而已。?因此,任何领域的学术研究者都需要在发表论著的时候,向读者明示在这个领域屮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自己的问题是从怎样的引出,乂希望在那些方面——材料、方法抑或观念——推陈出新,这样一來,引用就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学术引用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从学术史上观察,一项成果是否具有原创价值,它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如何,跟后來引用的频度是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的。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把一个学者作品被征引的频度作为衡量该学者地位•价值的一个重耍尺度。3例如,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作为制度经济学的萸基Z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广泛引用,其

5、影响所至,具至在法学界的引川率统计屮也独占鳌头。库恩:《必要的张力》,纪树立、范岱年、罗慧生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页164.典故见钱锤书:“诗可以怨”,《七缀集》(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页119—120。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评价指标里就有对于英作品引用率的数拥,美国法学界也有常规性的引用率统计定期发农。参看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修订稿见北大法律信•息网hUD:〃ar【icle・chinalawinfo・com/ai・licle/usei7homeDage・asD?use

6、『id=4[访问T2004年5月8日]。FredR.Shapiro,"TheMost-CitedLawReviewArticlesRevisited/^Chicago-KentLawReview(1996);JamesE,KrierandStewartJ.Schwab,'TheCathedralatTwenty-Five:CitationandImpression,"YaleLawJournal(I997)o转引自苏力,“译者序”,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译者序页II注⑴。5O.W.Holmes,“Th

7、ePathoftheLawjl()HarvardLawReview457(1897).&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页178-180o7东京大学出版社创始人石井和夫在他的-本记录其编辑牛•涯各种思考的杂文集中曾有专文简耍讨论引用的伦理。参看石井,“引用的伦理”,《大学出版的岁月》,许耀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页81。国内学者的文章,包括尹保云、王组慈、葛兆光、刘南平.吕友仁.李安山.彭小瑜等的讨论,人多已收入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另外我个人也曾结介编辑经验写过儿篇

8、与引丿IJ有关的随笔文字,如“学术刊物的编法S“就编辑技术答客问=“关于注释”、“再谈教授与书”等,上述各文均收入贺卫方:《法边馀墨》(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