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05090
大小:55.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周业菊江苏省灌南县初级中学222500摘要笔者对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牛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能力中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只是把学生培养成美的接受者和欣赏者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美学上看,文章的创作就是一个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牛作文时,要教会学生以艺术的心灵,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瞠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就是说,在文学领域,形象产牛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同样一个对象,一个景观,如果是纯客
2、观的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启发性,但人是带着自己的全部阅历在吸收牛活信息的,对一个联想丰富情感活跃的人而言,就有所不同了,当静静注视“袅娜”一词时,他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细枝,神话里美貌仙子的轻柔飘带,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人,又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观察自然界的,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乃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微不足道的就可能变得意味深长了。这就让事物有了一种灵动的美。学牛在作文练习时能够运用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发展联想,幻想、形象思维的能力和文学写作的能力,从而进行美的创造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牛审美观察能力,首先培养他们对美的通感能力。所谓通感,指视觉、
3、听觉、味觉和触觉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由一种感觉可以得到另一种感觉的感受。而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让学牛抓住事物的特征。那么要指导学牛进行观察事物时就要对其提出观察的要求。如对野菊花的观察:第一,要观察全过程,包括初开、盛开、调谢;第二着重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色彩、情趣变化;第三,在观察的同时,除了对视觉的注意外还要对其他感觉的体验。于是有一学生这样写到:刚开花的时候,那白里透蓝的小花瓣是朝上的,它们挤得密密的,不能看见里面的花蕊,当花儿完全开放的时候,花瓣朝四周平展开来,互相之间有了空隙,花瓣的蓝色似乎淡了许多。一场露水,就将蓝色冲淡,花瓣就成了洁白,最后就只剩下金黄色的花蕊。这时一股沉郁凝重
4、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陶醉。这就由视觉感受转移到嗅觉感受,产生一种通感效应,使学生的作文有一种全新的美感。其次培养学生的美审观察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这是指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征的感知能力如《苏州园林》中,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配合,有条理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空间知觉,再用语言描绘岀来,学生就能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增强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就要让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要想在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审美感受,就必须具有极高的审美
5、观察能力。山脊上有一座小屋,如果只观察,没有审美能力的人来看,谈不上什么美,而台湾作家李乐微的笔下,却另有一番美:“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像这种经过细心观察而发现事物的美的例子,课文中有很多,作者把生命的自然交给了读者,让读者有美的享受和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善于从诗歌中发现美。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就巧妙地把秋天万物萧疏,一派
6、荒凉之时看到的景物叠加在一起初看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连用了九种不同的景物,用这种意象着力描写i种衰败、没落、凄凉的景色,使旅居天涯的游子见物伤情,感人至深。能从诗歌中发现诗意的美,在观察事物时就能有所体验,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这种意象。于是我们就说天鹅那洁白一尘不染的羽毛和从容的形态高洁善良;一枝刚出土的嫩芽,我们会说它先是伸岀柔柔的芽尖,向四周试探着,然后弯曲自己的身子,推翻障碍物,,经过努力,它终于从重压下解放出米,舒展开来,它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看来,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决不能停留
7、在i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该带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因而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他们弄清什么样的形式是生命特有的形式。树叶是在“倾诉”?海洋是在“呼吸”?小鸟是在“欢闹”?老牛是在“叹息”?……一-棵垂柳,一汪池水,飘零的花朵,落日的余辉……于是我们平吋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就不能只重视对外在的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事物的生命灵性,不去从事物中发现美。当我们平静地道出“乌云遮住了月亮”这一客观事实时,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