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

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

ID:32803895

大小:54.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_第1页
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_第2页
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应用价值探究【摘要】目的研究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联合物理降温护理的观察组,观察护理后1h、6h、12h、24h时的体温情况。结果护理后1h、6h、12h、24h时,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肛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降温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体温,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关键词】小儿高热;物理降温护理;肛温【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57-0

2、2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多继发与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等疾病。小儿的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调定点亦不稳定,因此对于体温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持续的体温升高会引起脑细胞和神经功能的损害,严重危害患儿的智力发育,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物理降温护理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处理小儿高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本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高热患儿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明确的原发疾病诊断,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感

3、染等;(2)体温超过39£;(3)给予相应的原发病治疗和降温措施;(4)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共入组60例患儿,研究期间无死亡、失访、脱落病例。根据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给予物理降温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7岁,平均(3.21±0.82)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6岁,平均(3.28±0,88)岁。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1.2物理降温护理1.2.1降低室温、松散衣服

4、: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室温在20-22°C之间,维持室内适当的湿度,高热时松开小儿衣物,以利散热。1.2.2冰袋降温:用毛巾包裹冰袋并敷于患儿头部,同时用热水瓶或热水袋敷于患儿足底部,保证机体的循环功能并增加散热。在冰袋降温的过程中,及时更换冰袋,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避免引发心律失常。1.2.3乙醇拭浴:先取32-35°C温水擦拭患儿全身,重点对腋下、掌心、腹股沟等部位进行擦拭,以达到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为适宜程度;而后取温度适宜的25%的乙醇,再次对全身进行擦拭,以促进热量散发。1.2.4静脉滴注低温液:将用于静

5、脉滴注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置于4*预冷;在静脉滴注前将液体取出,给予低温液静脉滴注。1.3观察指标:护理后1h、6h、12h、24h时,观察两组患儿的肛温情况,比较两组差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t检验,所得结果按P0.05);护理后lh、6h、12h、24h时,两组患者的体温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