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

ID:32802508

大小:55.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_第1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_第2页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施♦路晓霞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076550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己经进行多年了,但中学的教育实践仍未彻底地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尤其是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那么投身一线的历史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对学牛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交流,转变学牛的学习方式。一、问题教学法是由问题引导的历史课问题教学法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导的,并且一般不外乎三步,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可按

2、三步进行,实施如下: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经过多年在历史课堂上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我体会到有趣的问题切入点、合理延展的问题设计,对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应用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时,教师可提问“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分析时,可以让学牛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牛进行归纳。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牛认识到: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木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

3、城起到了感召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能够接受中共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这阶段要求学生采取自学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问题式教学法创设疑问,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的同吋,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巡视课堂,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

4、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教师可提出:“假如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学生通过自学很难准确理解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横向引导学生冋忆讲五四运动吋是如何解决“假如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还会爆发吗”这一问题的,理解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的推动等诸因素作用下的必然之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论证,使学生明白了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

5、扩充军备的结果,进而使学生弄清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步,充分解疑,总结升华。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吋期。但我们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吋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者是否矛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后,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确使中国十年的动乱局面得到终结,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吋期,但当吋指导思想上的一些错误并没及时纠正,只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可见,十一

6、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吋应注意的问题1•创造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产生,要注意事物的特点与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设问与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过于暴露,又不能过于隐蔽,要做到“暗示”。为使学生把发现的问题人胆提出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问题教学在理念上,不要为问题而问题,要从创造性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和构建创新素质的宗旨出发,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不能只限于“呈现型”问题,要注重“发现型”问题与“创造性”问题。教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上。对于问题答案,只

7、要有合理性,就要肯定。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首席”,而不是问题解决的“裁判”。3•问题教学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无疑要大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归纳、综合,进行集中性思维,使二者结合。4•注重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关系与作用。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学习为前提,但学生主体性能否在参与中极大地发挥出来,还有赖于教师指导。为使学生成为“理解”和“发现”客观世界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在参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