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2861
大小:48.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5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一)古代诗词阅读1.《望岳》 (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以辽阔的齐鲁大地烘托泰山的巍峨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
2、,写想象中登上泰山的感受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登高才能望远,不但指攀登的意趣,蕴含丰富哲思面对泰山,不畏攀登的劳苦艰险,只为体验高瞻远瞩、俯视一切的快意,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的雄心和气概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精析: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来的①句写自己春游的行踪,并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致②句仰视所见禽鸟“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
3、生机③句俯察所见花草“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④句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这首诗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①句写景兼时令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②句叙事,“过五溪”表现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③④18/18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这两句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
4、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多次出现 4. 《使至塞上》 (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5、,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②句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写飘零之感,表达失意悲壮情怀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精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
6、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6. 《破阵子&8226;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精析:陈同甫是陈亮的字,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8/18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
7、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所描绘的沙场秋点兵的热烈而雄壮的军事生活情景,也是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亲身经历的缩影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的愤慨,变雄壮为悲壮“壮词”至此成为“悲壮之词” 7. 《天净沙&8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