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2085
大小:56.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长文短教-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文短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入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以来,老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篇幅较长,内容较庞杂,思想感情较深刻的课文,很多老师拿到这样的课文就感到发愁,不知从何处入手,在课堂教学当中往往如同盲人摸象般“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三碗,三碗豆腐”的理不出个头绪来,最终使学生学得稀里糊涂、对语文课堂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老师自己也深感焦虑与烦躁,甚至会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自信心,如此一来将可能导致教与学的不良连锁反应。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改往常的“模模糊糊一大片
2、”,也如同数学课堂教学一样做到“清清爽爽一条线”呢?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段课堂教学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耍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找到或没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或者没有准确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长文短教,课堂才会简约明了。“简约”体现在课堂上是减法,是减去芜杂烦乱。体现在教师身上,应该是加法,是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文章的“根本”,是不断丰厚蕴含,增加人格魅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和一副善于思考的头脑,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准教学切入点,以这个切入点为中心去设计教学环节,继而组织课堂教学,就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思
3、路清晰、重点突出、收放自如,整堂课简约而不简单,简洁而不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长文短教”的策略: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O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耍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抽茧剥丝,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滿池之会上为赵国
4、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一一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二、抓住中心(重点),统领一文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女口: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很多教师都喜欢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
5、,中心句的作用远不止概括主耍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揉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如《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在理清课文的顺序后,我引导学生围绕周瑜说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一中心句提问,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交流讨论,找到诸葛亮观天象,识人心,懂地理的句子,这堂课在学生自主
6、学习的情况下,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一片长课文就这样轻松的突破了重难点。三、理清脉络,重点突破。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故事先写了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境遇;接着写小女孩冷极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这一段应确定为重点。这一段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着火柴的亮光
7、,她的眼前岀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像呢?因为她太冷、太饿、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家人的疼爱。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皋础上,教者引导学生把感悟文章的侧重点放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启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朗读、对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深同情感受小女孩此时的凄惨,最后达到理解小女孩之所以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四.以课文为例,重在训练由于入选小
8、学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均在不同程序上发挥了其作文的样板作用。因此,对于某些长文,我们完全可从作文方法指导的角度来进行处理。如从课文的语文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某个方面的技巧来进行教学;或从词语表达,或从句式运用,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