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1324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三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三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知识要点: 1.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学科王 (5)吸收法
2、: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3、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BaCl2+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6/6=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学科王一、选择题:1.(2013厦门市)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
4、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或闻气味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2.(2013厦门市)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3.(2013兰州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 质 所用试剂A N2 O2 灼热的
5、铜网B CO2 H2O 浓硫酸C CaO CaCO3 适量的稀盐酸D NaCl溶液 Na2CO3 适量的稀盐酸4.(2013佛山市)单一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C)学科王 5.(2013佛山市)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 ③氧化铁 ④氧化亚铁 ⑤氢氧化亚铁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6/64.(2013揭阳市)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A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B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C N
6、a2SO4(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 FeCl2(CuCl2)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5.(2013南宁市)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学科王9.(2013百色市)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7、,还不能收集气体 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10.(2013海南省)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A.过滤 B.静置 C.蒸馏 6/6D.吸附11.(2013海南省)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H2 HCl气体 通过NaC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NaCl溶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