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

ID:32785891

大小:86.0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_第1页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_第2页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_第3页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_第4页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重与失重教案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部/院/系物理系专业物理学姓名张臣学号0710130947我校指导教师李兰秀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徐淑青原任课教师徐淑青2010年11M22H(星期三)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十个教案实习学校乌鲁木齐市二十中实习班级高一(8)实习科目物理教学课题超重与失重所用教材教材名称:必修1,第3章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5节教学PI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什么是完全失重现象。(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以及超、失重的实质。(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

2、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释身边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本质。清楚超重和失重现象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只是物体的视重发生了变化。教学用具弹簧秤、眩码、媒体资源教学方法“情景一问题一探究一结论”的教学模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牛二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现象。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

3、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超重、失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现象,学生也有一定感性认识和模糊的体会。高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在奥运会举重赛场上,奥运健儿们能轻易

4、地举起上百公斤的杠铃,在赛场上争金夺银。与奥运会举重冠军的挺举记录200kg來说,我们同学的挺举成绩50kg是微不足道的。但有一位同学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也能轻易举起两百公斤的杠铃,甚至更重的杠铃也不成问题。其他同学都说他是在吹牛。那么这名同学真的是在吹牛吗,是否能设计一种环境使这名同学的预言成真呢,学过本节知识后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新课讲解播放一段视频:分别在电梯处于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和减速下降六种情形下,将物体放在一台秤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六种情形下,台秤的视数及变化规律。分组实验,发现问题老师: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看到弹簧秤测得的物体重量好像发生了变化,现在每个桌上都有一把弹簧秤,大家可以自己试一试。仔细观察不同状态(对应刚才分析的六种电梯的运动状态,全班分为六组,每组观察--种状态)学生分组实验,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说说,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以及想知道的疑问(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压力大小变化,将其原因暂时搁置)。教学过程及内容提问:在不同运动状态弹簧秤示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与物重比较),由现象引出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看到的示数其实是悬挂物的拉力或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而并不是直接测量物理的重力。几个概念1.实重一物体实际受到

6、的重力大小称为实重。(即真实重量)2.视重一测量出来的重力大小称为视重。(即表现出来的重量)3.超重一视重大于实重,称为超重。4.失重一视重小于实重,称为失重。注:无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不同的只是重力的作用效果。分析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分析观察观察到的四种超、失重现象)类型1(加速上升)F,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加速上升(减速下降)时,物体受力情况?加速上升取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F科_G=ma你=G+ma=m(g+ci)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升降机的压力F压=F”=m(g+a)>mg类型V方向a方向现

7、彖加速上升向上向上紹重减速上升向上向下失重加速下降向下向下失重减速下降向下向上超重最后让同学自己分别把剩下三种情况分析出来。总结为表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超重与失重条件:超重:a向上(a>g),f>mg失重:a向下(a

8、的拉力)等于零。趣味小实验(视频)在塑料瓶下端靠近底边处钻一个小孔,用手堵住瓶口,然后往瓶里加满水.教学过程及内容把堵小孔的手移去,可看到小孔处有水喷射出。分析: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