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1506
大小:80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5
《張宇衛:《飛諾藏金》〈新造柲冒〉「」字小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13《飛諾藏金》〈新造柲冒〉「」字小考(首發)張宇衛臺大中文所博士宛鵬飛編著《飛諾藏金(春秋戰國篇)》公布數件春秋戰國青銅器,尤以戰國為多,書中以彩色版面公布器形,印刷精美,並於每器前備有簡介,內容涉及器物與銘文的相關敘述,書末還附錄了學者研究文章。書中對每個器都做了釋文,其中有一器,作者定名為「新造柲冒」(器形如附圖一,銘文在附圖二),文內介紹如下:銅柲冒,圓筒形,圓頂,頂上有紐,素面無
2、紋,冒身刻有2行6字:自之□銘文似不完整。「」也見於「矛」(《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373)、包山楚簡等,即「新造」,楚國機構名。《戰國策.楚策一》「威王問莫敖子華」章有「新造」一職。或以為與西周晚期《頌簋》(《殷周金文集成》9731)銘文中「監司新造賈,用宮御」的「新造」有關。收稿日期:2014年1月11日發佈日期:2014年1月12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13該器與湖北襄陽蔡坡戰國
3、墓出土的銅柲冒(《江漢考古》1985年第1期)形制頗為接近,只是這件冒的圓頂形狀稍有差別。宛鵬飛:《飛諾藏金》(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頁28-30。關於「新造」的討論,可參陳穎飛:〈從楚簡的「卜(從辶)」、「俈」、「囗」等職官看楚國的這一系列機構〉陳穎飛:〈從楚簡的「卜(從辶)」、「俈」、「囗」等職官看楚國的這一系列機構〉,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06-20一文的整理,此器的公布又增加了新的材料。至於此處的「自」字,對比〈新造矛〉「新郜自作之矛」(新收1373),懷疑「自」之後可能省略「乍」,或某一動詞。亦有可能
4、如新收475〈□簠〉蓋銘「自乍(作)(簠)」、器銘「自之(簠)」,兩相對應下,「之」應為「乍」之誤刻,故此器銘文可能為「自之(乍)△」。「」作為器物修飾語並不多見,有學者提到董珊認為“自甲司馬”“自甲率”“左行議率”可能都是不同級別的軍吏。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825&page=e。董珊先生《戰國題名與工官制度》一書未能得見,姑誌於此。如:〈鄢郢率鐸〉(集成419)「鄢郢鐸」〈左行議率戈〉(集成11111 )「左行議戈」〈燕王戎人矛〉(集成11543)「郾(燕)王戎人作自
5、(?)(甲)釱」第一器為楚器,後二器為燕器,皆為戰國器物,此物從字形判斷也應歸為楚器。「收稿日期:2014年1月11日發佈日期:2014年1月12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13」字與鐸、戈、矛器搭配,應與兵事相關。率,率領,《尚書.康誥》:「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引申有循行義,《詩經.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注:「循也」。「」字可能
6、具備率循之義,涉及兵事。今見的〈新造柲冒〉又增加一例,作者將此器定為「柲冒」,究竟為何種器物的柲冒則未可知,按照「率」屬於兵事的線索,顯然此器也與此有關,關鍵在於「」的釋讀。「」字,作者並未釋出,此字又見於郭店〈唐虞之道〉百里奚「釋板而為朝卿」(簡7)、包山楚簡與木牘、天星觀竹簡等,字例如: (〈窮達以時〉簡7) (包山木牘) (包山簡269) 、(天星觀)由於天星觀具體文例未見,難以推知。〈窮達以時〉的「板」,劉洪濤〈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事跡考〉劉洪濤:〈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事跡考〉,武漢大學簡帛網2
7、009-02-28。一文整理甚詳,云:收稿日期:2014年1月11日發佈日期:2014年1月12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13「板」之「」,从「木」从「」。此字又見於包山楚簡269號和1號木牘以及天星觀楚簡。天星觀簡文例不十分清楚,包山簡文例爲「一,蒙旄之首」(牘文無「之」字),「」應該是一種旗幟的名稱。「」或从「」之字還見於包山楚簡、陵君豆、石鼓文《作原》等。李家浩師認爲石鼓文《作原》从「憂」从
8、「」之字是一個兩聲字,因此「」應該與「憂」字音近。曾憲通先生認爲「」即「丮」字。徐寶貴先生據「」字跟《古文四聲韻》卷三海韻所引《籀韻》「在」字古文、卷五屋韻所引古《老子》「覆」字古文所从相同,認爲「」與「在」、「覆」音近。劉信芳先生認爲「」爲「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