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ID:32732765

大小:59.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1页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2页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3页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4页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三点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与意义:一.这是职业特有的义不容辞的使命。一个耳熟能详的比喻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一比喻告诉我们,要做一名能满足学&求知欲望的教师,就得“储水”。但,问题并没有在这里画上句号,如果再问,要给学生一桶水呢?教师得有一缸水;要给学生一缸水呢?教师就得有一池水、一河水、一江水。如果进而再问,这么多的水从哪里来?那就得有源头活水。“活水”的“源头”又来自何处?一要“开源”,二要“汲水”。这才是问题最接近事物本质的答案。教师这个职业和一般

2、职业不一样,他的光荣使命是每天都得输出,输出知识、信息、技能、智慧,因而他每天都得吸收、储备知识、信息、技能、智慧。常青树为何“常青”?就是因为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没有停止。二.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效的方略。我们这个时代,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似乎稍嫌夸张;但用“日新月异”來概括,确实不算过分。学科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块,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须提升。非学无以广才,非才无以应变,时代的要求刻不容缓。教育教学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给学生鱼吃,而是教会学生捕鱼,学生即使离开老师仍有丰富的鱼产品可供食用;不是给学生灌水,而是教会学生汲水

3、,学生一旦毕业就业,仍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来水、长流水。教会学生捕鱼、汲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师自身要有捉鱼、提水的丰富实践与深刻体验。所以,教师在专业成长、发展历程中,有自身的得失、甘苦乃至诀窍,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效的方略。因为,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无异于缘木求鱼,画饼充饥。只有甘苦之谈,方可成金玉之言。一.这是得天独厚的得益终生的享受。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有一种特殊的“待遇”:要不间断地读书,要不停息地思考,并将自己读书与思考的历程与领悟讲述给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也是一个愉悦的心理历程

4、。内心的理解,通过语言的表述,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趋向深刻,这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一种享受。无论是领导布置,还是朋友邀请,要我在有关会议上开讲座,做发言,你都不要拒绝。原因就在于,你把这…准备讲话而读书、而思考、而表述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不可失之交臂的享受幸福的愉快的历程。这是一般物质享受没法比拟的。最近,学生考上大学,家长大摆谢师宴席,我们不少老师就感到腻和烦。这与读书、思考迥然不同,越读得认真,越想得深入,越精神愉快,因为书本中除了“千钟粟”、“黄金屋”、“车如簇”这些物质的享受,还有更多的、妙不可言的精神享受。怎

5、样理解“书中自有颜如玉”?通常的理解是“漂亮的夫人”、“美丽的妻子”,美人如玉,我更赞同书本愉悦了读书人的精神,拓宽了读书人的胸襟。“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的气质“华”了,能写出华美的诗章;外在的气色“华”了,美丽而有光彩。所以,读书可以修性养生。我在退休后给自己规定了八个“一点”,其中后四个一点是“读一点自己爱读的书籍,想一点自己乐想的问题,讲一点自己该讲的体会,写一点自己想写的文章。”三点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一.内容:语言锻炼。教师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有:讲解、读书、提问、释疑。这几种方式,无一不和语言息息相关。

6、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讲解是否准确,是否清晰,是否生动,靠什么?靠语言表达。读书,特别是朗读教材,是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书面语言。读的逻辑重音是否准确,句中停顿是否恰当,取决于教师对课木书面语言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对理解了的语言表达的水平。提问,是教师组织词句,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所提的问题是不是明确,是不是有思考价值,完全取决于提问者的语言能力。释疑,是教师解释学生的疑难。对学生所提疑难问题的症结找准了没有,解答学生问题准确与清晰程度如何,也是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检验。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深入浅出。对

7、教材的理解、领悟要深入,必须依傍语言。看懂了教材,钻透了教材,都是指看懂了、钻透了介绍知识、理论、方法的语言一一语言是知识、理论、方法的“存放地”。浅出呢?还是靠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用通俗的、浅近的、准确的语言描述、表达出来。理解越深透,表达越浅易;对教材语言理解得不深不透,生吞活剥,讲解、描述必然会晦涩难懂,词不达意。所以“没有语言做依傍,就没有舟楫可供深入;没有语言作凭借,就没有桥梁可供浅出。思维一旦离开语言,就不复存在,深入显出的妙景佳境,既不可即,也无法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入之欲深,出之欲显,利器只有

8、一个:语言工力。”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启发”的本源出自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的论述:“不愤不启,不屮非不发。”“愤”和非”是一种什么状态?愤,心里苦苦思索而未能想通;T非,口里讷讷欲言而未能言明。为什么会进入“愤”T非”状态?是因为思维没有找到恰当的语言做依傍和凭借,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