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ID:32720755

大小:621.5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15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50题1.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行“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特展”,妇好作为商王的妻子,生前深得信任和宠爱,死后得以厚葬。某观众据自己的观展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仅是个案,不具有普及型,不能说明女性地位很高,①错误,故A项错误;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甲骨卜辞,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一手史料,②正确,故B项正确;妇好墓中有大型的青铜盛酒器,说明了商朝时中国有了酒,“开始”表述错误,③错误,故C项错

2、误;墓内发掘出的6800多枚海贝,与中国的南海地区当时由商王管辖无关,④错误,故D项错误。 2.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了不立嫡长子会产生诸子互相争夺王位而产生混乱局面,所以周朝确立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借此避免纷争,故D项正确;而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夏朝自启开始就废除了,故A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的,故B项错误;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分封的是诸侯,是为了加强周王室对地方

3、的控制,与周王王位继承无关,故C项错误。 3.《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判断是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的体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中强调“德”“礼”不符,故A项错误;“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讲求的贵贱等级秩序,但无法体现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为政以德”即德治,与材料强调“德”相符,故C项正确;“我

4、欲不欲,而民自朴”是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据材料“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可知儒家、道家符合条件,其中最突出的是道家的思想“道法自然”,故C项正确;故A、B、D三项错误。 5.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战国后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

5、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于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②属于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③属于秦国,商鞅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④为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6.《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游C.巴蜀地区D.关中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诗经•国风》部分共选了十五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

6、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其中周南、召南位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故A项正确;“长江中游”的说法是片面的,故B项错误;巴蜀地区、关中地区没有涉及到,故C、D两项错误。 7.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五级)、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注:秦汉时爵位名,列为第一级)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这道题反映的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是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数学严密的逻辑体系C.

7、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礼制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是指不同的爵位,从材料这分配的原则可以看出不同爵位在分配猎物的权利方面存在差异,而分配的多寡是由爵位的高低决定的,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材料体现不出,故A项错误;数学严密的逻辑体系很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个人的地位不是在猎鹿活动中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身份决定,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配的不同,反映的是他们各自爵位的高低,体现的是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 8.《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