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8517
大小:75.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调动学生感官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调动学生感官打造高效课堂陈国锋(江苏省盱眙中学211700)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学,决战课堂”已成为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挑战的一种共识和价值选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不少教师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考纲、教学手段等角度入手,这无疑值得肯定。但是笔者也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一些低效、无效的课堂充斥其中,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更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在《友善用脑》一书中提出的多感官教学法为我们
2、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他的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络,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科学调查也表明:25%的同学属于听觉型,26%的同学属于视觉型,28%的同学属于触觉型,21%的同学属于综合型。综合型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强于前面三种学生,单一感官刺激不能满足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笔者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注重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善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回顾知识,让学生记一记记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又是
3、智力活动的仓库。记忆能力虽是最低级的能力,但是最基础的能力,没有或记忆能力弱,都会直接影响其他能力的提高。政治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放在了第一维度。没有知识目标的达成,能力、情感目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注重在新课之前让学生回忆回忆前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既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顺理成章导入新课,自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矛盾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背诵前面一课“发展”的相关知识:事物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第6页共6页,发展的状态。最后自然引入新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进一步明
4、确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而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关注热点,让学生看一看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众所周知,中学政治课所教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很困难,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而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感兴趣,但由
5、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往往又是模糊和错误的。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回避社会热点问题,照本宣科,无法促使学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政治教学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政治课教学就会变成说教,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多媒体展台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气氛,激发情感。例如在教“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内容时我及时播放了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过程。鲜活的事例,感人的事
6、迹迅即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沉浸在故事中,对画面上人物,议论纷纷,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教学产生共鸣。关注热点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学习的深层主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课堂设问,让学生想一想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赋予内容以某种趣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第6页共6页“我讲你听”,或是教师在教材上勾、画、圈出重点内容,学生读、记、背就行。这些看法显然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平等的
7、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窒息了他们的思想,给学生造成了政治“难学”的心理障碍,他们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逐步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学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时,我向同学们展示漫画《挖井》并问“为什么挖井者最后一个井也没挖成功?”学生们思考后得出结论:量的积累不够。我又及时追问:是不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量的增加呢?学生思考回答,如果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