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6716
大小:72.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走进后进生的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走进后进生的心灵郭春霞 学校:三水区三水中学发布时间:2012-11-2317:15:51 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浅谈新时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摘要:后进生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后进生教育的成败,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学风。因此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新的时代,后进生也又了新的特点,他们的个性更加张扬,叛逆心理更加强烈,自尊心更加脆弱。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对后进生多爱护、了解、尊重,适当地宽容和不断地激励,我们就有可能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关键词:后进生爱
2、了解尊重信任宽容激励 有经验的中学老师都了解,教育难度最大的是后进生。而后进生教育的成败,又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学风。而且,后进生只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新的时代,后进生也又了新的特点,他们的个性更加张扬,叛逆心理更加强烈,自尊心更加脆弱。但是,其实只要我们对后进生多爱护、了解、尊重,适当地宽容和不断地激励,我们就有可能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爱——照
3、耀后进生心灵的阳光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缺乏来自家庭的正确的关爱,在学校里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和鼓励。他们最反感的就是训斥和冷嘲热讽。只有爱,才能温暖他们受伤的心,抹去他们的自卑感,照亮他们前进的路。对后进生的爱可以一点一滴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冷热的关心、饮食的留心、面色的观察、学习的指导、工作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健康的关注、思想的要求,事事处处都可以倾注我们的爱。陪同生病的后进生去看病、为卧床的后进生送早餐、为贫困的后进生出
4、钱订书报,尽我们的努力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学生会看在眼里。在他们生日时,和全班同学一起唱生日歌,并说上几句衷心祝福的话语;在班会课上、课外活动中,设法让他们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使他们慢慢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有了对家的认同和归属感,才有能树立对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然而,我们需要的不是“恨铁不成钢”般的爱,因为那往往会使我们变得急躁,失去耐心。我们应该把爱化成春风细雨,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拥有这种爱,面对后进生的无理冒犯、种种劣迹、反复无常,我们才能保持冷静,不被愤怒和悲哀
5、冲昏头脑,做到以柔克刚。我们要谨记:心灵只有用心灵去唤醒,真情只有用真情去打动,尊严只有用尊严去赢得。我们需要的也不是溺爱。总是无条件地原谅他们所犯的过错,会使他们失去责任感;总是和风细雨般的谈话会使他们觉得老师软弱可欺。有时候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冷处理,在心理上或行动上适当地施与惩罚;有时候我们需要声色俱厉,发挥我们的震慑力,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威严和正气凛然。当然,我们反对粗暴简单的惩罚、无理的漫骂和冷嘲热讽。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出发点是关爱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而不是打
6、击、唾弃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愤怒蒙蔽而忘记了我们的本意,使得教育功亏一篑。总之,只有让后进生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让师爱温暖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信任老师,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才有了走进他们心灵的机会。了解——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成败往往在教育者的一念之间。要避免情绪蒙蔽理性,认识偏差导致处置不当,就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既包括“知生”,还包括“明己”。开启学生“心锁”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知生”是要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与“问题”有关的情况,将心比心,设
7、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心声,接纳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形成无障碍沟通,这是教育者能“对症下药”,获得较佳“疗效”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习惯、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深入剖析他们错误心理的表现和成因,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增强教育的效能。对话、交流是沟通、了解的捷径,因此教师应多与后进生谈话。教师跟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
8、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作冷处理,善于等待。对感情冲动的后进生,先让他们平心静气;对心怀恐惧的后进生,先解除其思想包袱;对有抵触情绪的后进生,先夸奖一番,从而消除学生受教育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往往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所以,老师不仅要学生沟通,还要和家长多联系,必要时也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配合教育,因为亲情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与家长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同时切忌在家长面前报忧不报喜。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固然不隐瞒,但学生的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