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4448
大小:391.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桩在中国的起源、应用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桩在中国的起源、应用与发展史佩栋1洪永星2(1_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杭州31001;互浙江省山永楚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杭州310016)【摘要】本文分三个部分:一、桩在中国的起源;二、桩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三、桩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以第一部分为重点。【关鬟词】桩;中国;起源l桩在中国的起源桩在中国起源于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1.1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1]中国的考古学家于1973年和1978年相继在长江下游以南浙江省东部余姚市的河姆渡村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占地约4万rn。的木桩和术结构遗存。
2、经测定,其38田1河姆蘸文化遗址位置圈圈2河姆渡出土木桩现场浅层第二、第三文化层大约距今6000年,深层第四文化层大约距今7000年。这是太平洋西岸迄今发现的时问最早的一处文化遗址,也是环太平洋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处文化遗址和木桩遗存。参见图1和图2。尔后,自1996年lo月~1997年1月,中国的考古学家又在浙江余姚市的鲻山(东距河姆渡约lOkm)等地发掘了木桩遗迹,其时代与河姆渡遗址相同。河姆渡出土文物表明,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已具备了制桩和打桩的成套工具,其中包括令今人十分惊奇的带有木柄且用榫卯结合的石斧、石凿、石槌、木槌
3、,以及用动物骨制成的锐利的刀具等。河姆渡现今海拔高程平均约3~4m。所发掘的第四文化层位于今自然地面以下约3.25~一3.80m。其所出土的数百根木桩或直立,或微斜,大多高出当时地面约800~1000mm。图2所示木桩,其截面有圆形、方形和板状三种。圆桩直径约≠60mm~≠180mm不等;方桩尺寸约60mmXlOOmm~150mm×180mm不等;板桩厚度约14~40mm,宽度约100~500mm不等。桩的入土深度一般为400~500mm,承重桩的人土深度约1m多;桩的下端均被削尖。考古研究认为,根据这些木桩的排列规律及其附近所出现的众多的带有榫头
4、、卯口或互相绑扎(当时已用绳绑扎)的大小粱、龙骨帮地板等本构僚推测,这些木桩应是3栋高架木屋的桩基础。木屋的纵长ב{E深大致分剐是26.4reX6.9m,21.6m×7.Sm和11.6m×6.9m。研究认为,该处古地貌似是背蛔水的一片沼泽。术筐采用高架,主要是为了临空避水防潮;木屋较长,乃是氏族共居之所需。河姆渡高架木屋的上部形态在发掘时已蔼无痕迹。但据史料记载此类建筑物在古代曾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云贵高地及海南岛等地,亦流行于环太平洋沿海的其他地区。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称为“干阑式建筑”。这种高架木屋,先民不仅用来居住,而且也作仓贮和豢
5、养牲畜之用。研究认为,其形成过程和典型的外貌可追溯如图3所示,这表明,“千圈3“干嗣式建筑”的形成过程(a)独木架巢
6、木与水平木相交处用榫卯结合,直至出土时仍未松动。考古研究认为,这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人工水井,觅图6。圈6海簟t臻李瘩井蕾址——用{!!lE垮为籀±冀努鞠的赶曩‘^⋯从图6还可看到,水井系处于一直径约6m的锅底形芏坑的底部,土坑周边又有木桩排列呈栅状围护。以上说明了采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也至少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1.2浙江余杭卞寒山文化遗址[2】中国考古学家于2:002年年底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部的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南侧,又发现40田7卞采山文化遗址木桩出土现场圈8木桩与地层的荚系了术桩遗存(见图7)。良渚文化期晚于河姆渡文化期约1000年。由于木桩
7、遗存具有一定的布列规则,乃子,2003年予以正式发掘,揭露面积855mz。发掘了术桩140余根,其中部分木桩往水域伸展,宽约lm,长达’lOm。木桩直径多在50~150ram之间,最粗者达215mm。木桩尖郝皆经过削蹙,加工痕迹明显。参见图7~凰9。1.3四JIl成都+二桥古蜀文化遗址[2]四川成都处于长江中游,中国历史上有“古蜀文化”的记载。1985~1986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成都十二桥发现了商代晚期(距今约3000余年)的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存,总面积达15000m2以上,其中有支承于桩的小型“干阑式建筑”的遗迹,见图10和图11。图9往水中延伸
8、的术桩阳IO成都+二桥商代的。干■式t筑”遗存田U庶瓤十二桥商代“千囊式蠢筑”I厦墨2桩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考古研究表明,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