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3944
大小:1.0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14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思考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一、机遇与挑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摘自十六大报告(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中国经济连续25年保持了年均9.4%的增长速度。25年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现在达到1.4万多亿美元,增长了10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突破了1000美元。改革开放25年来GDP年增长9.4%,25年经济总量增长9.4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头“两步走”目标,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
2、界前列(手机产量1.8亿,高速公路3万km,世界第二。电话5.3亿部,其中2.6亿部固定电话,2.7亿部移动电话。2003年,因私出境1500万人,2004年上半年1000万人)。(2)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质量指数达到世界平均水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加入wro,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6(4)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空前繁荣,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创新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国情(1)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GDP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综合国力和国
3、际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列47位,人均刚突破了1000美元。(2)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研投入不足。(3)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相对较低,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易获得性较低。(4)国际性的技术创新中心还没有形成,影响我国加入WTO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5)在新的发展时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三)迈人21世纪,我国也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又一个战略
4、机遇期,能否抓住事关中华民族能否跻身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2)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阶段。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对科教兴国有着本质的要求。(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建设的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6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国民教育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人均资源
5、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即:①中国占有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弱,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②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③中国占有的人均矿产资源只37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8%;④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用占世界不到7%的可耕地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⑤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14%,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4%,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7%;⑥生态环境压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加大。我们是在社会与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过程中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的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教育
6、、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突破、创新的关键阶段;我国的民主法制、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正面临建设、继承、弘扬、创新的重要阶段。(五)科技和产业变革将带来机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IT,BT,NT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前沿正酝酿着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认识论与世界观;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产业革命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高技术发展引发新的国家安全概念和新的军事变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变革、挑战与机会(1978~200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8%,2002年达到4
7、0%)。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迅速提升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各类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国际上树立竞争优势,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我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使命。二、当代国际科技发展趋势(一)科学上的成就1.量子论(1)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论。(3)1914年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383.五大模型(1)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2)宇宙学的大爆炸模型。(3)DNA双螺旋模型。(4)计算机冯诺依曼模型。(5)地质构造的板块模型。(4)经过
8、海森伯和薛丁谔等几位科学家的工作,在20年代发展成量子力学。2.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