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

ID:32711319

大小:6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张先明(工作单位:开县郭家初中电话:13452743980QQ号:1024623170)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做多元复合型教师: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成为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者;成为“常青的果树”、学生的“人生的引路人”、学生的“精神教练”、“生生不息的奔河”;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一、教师应走向新的课程观,成为新课程

2、的建设者、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专家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主管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建设和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新课程改革超越了单纯由专家编写教材的局限性,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机械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能动执行者。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专家、学生和社会人士

3、一道参与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学生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课程的原理,共同编制课程,特别是开发乡土化、校本化课程。教师要从心理上打破对新课程的神秘感,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在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将旧课程中繁复、陈旧的知识内容清理出局,补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鲜活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变得比较亲切和易于实施;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变得轻松愉快。二、教师应走向新的教材观,成为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者。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就是圣经,是不容

4、更改的,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在教材面前只能是屈从。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是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者: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顺序可变、实例可换、内容可选;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的,但主要是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

5、将教材还给学生;教材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教师要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三、教师应走向新的教师观,成为多元复合型角色。关于教师的职业功能,我们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原本是不错的,教师的社会角色特征的确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师的演变过程。但是,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以后,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观点强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观点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是单纯的

6、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角色是单纯的传递者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递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复合化方向发展。有四个关于教师角色的比喻性定位: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有一桶水。这些观点原本也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观照之后,就不难发现这些观点也是有问题的。(一)教师角色应由“蜡烛”向“常青的果树”转变。“蜡烛”的比喻高度评价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成全别人,牺牲自己”凸显的是“生重于师”的师生关系

7、内涵。新课程特别强调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既要照亮别人,更要发展和提升自我,不愿看到教师落得个“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和惨烈的结局,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蜡烛”或“春蚕”,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教师应由“蜡烛”向“常青的果树”转变。(二)教师角色应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的比喻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动,“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

8、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的,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但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像花草树木那样随意被人修整的东西。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允许奇才、偏才、怪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