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13584
大小:73.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话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和职能。那么,新世纪里,教师是不是做到了“传道授业”就够了呢?看这篇文章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哪些新的定位。看完我们的文章后,欢迎您加入我们的论坛进行讨论。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boardid=40&id=16251(1)学习者随着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如果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育不仅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且要面向未来。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这些都对教师传统的
2、教书匠角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在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了解相近学科的知识体系;要广泛涉猎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确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并具有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赵显莲,2004(2);单颖,2004(4);卢香宇,2004(5);孟宪宾等,2004(7);姜哲,2004(5);李允,2004(4);何兰芝,2004(7);李四念等,2004(2)](2)研究者教师必须从传统“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
3、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总结、反思、改进,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使教师自觉地学习、发现和收集各种信息,选择、描述、储存、加工、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实施的研究主要是一种行动研究。从研究对象上看,表现为:①教材研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与学校实际,实现教材的校本化与个性化;②教学
4、策略与方法研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对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判断、实验、总结和评估;③学生研究——通过对学生智力(认知)因素、非智力(认知)因素以及学习策略等方法的研究,以期构建良好的教学过程与机制。[王攀峰,2004(4);傅德茂,2004(7);单颖,2004(4);岳登珍,2004(3);卢香宇,2004(5);孟宪宾等,2004(7);姜哲,2004(5);李允,2004(4);何兰芝,2004(7);李四念等,2004(2)](3)引导者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表现在:① 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② 指
5、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侧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③ 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⑤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等品质。[陈庆华,2004(7)](4)创造者当代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外部客体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思考的产物,是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产物。认识活动是主体借助于“内部图式”、“个体经验”、“思维结构”等中介与外部客体相
6、互作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个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一种富于创造性并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生命活动。这样,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而且教师自身也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发展、进步和完善,更加深刻地体悟到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以及创造生命的价值,并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培养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王攀峰,2004(4)](5)合作者有不少论者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应打破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局限,在教师与教师之
7、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个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的合作型教师集体。此外,教师必须与家长或学生的监护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共商教育问题。在新课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家长解释新的概念、解释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意图,教师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变革,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完整的教育环境。[单颖,2004(4);王攀峰,2004(4);卢香宇,2004(5);张卫勇等,2004(1);岳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