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700505

大小:14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14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霞浦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信息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2、增强而不是减弱,B项排除;秦汉时期血缘世袭制并没有走向终结,C项排除;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官爵已经分不同的等级,D项表述不能反映“变化”,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名师点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过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对当世: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对后世: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2.“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

3、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由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16-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等信息说明了深受人们欢迎与喜爱,具有一定的追求价值,故A项正确;“缺乏研究价值”的表述不合史实,人们的欢迎程度就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B项排除;“颠覆”与

4、题干中“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不一致,故C项排除;神话不具备真实性,怎么去“溯源而循”,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神话传说3.《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中央集权制度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为各国所采纳,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合,故A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政局不稳,故B项排

5、除;“弑君”、“出君”反映了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体现君主和中央权力的乏力,战国时期出现减少的趋势,以下犯上的事件的减少,说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广B.世袭制度的没落C.郡县制的实施-16-D.井田制度的盛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6、的能力。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大量增多,其原因在于贵族制度的没落,即世袭制度的没落,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贵族制度的没落,和分封制的推广、郡县制的实施以及井田制的盛行无关,故A、C、D项错误。5.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这一变化反映出()A.强化了伦理关系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C.强化了父权社会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答案】B【解析】伦理道德关系仅仅是董仲舒儒家政治哲学的其中一面,故A项排除。材料“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到“三纲五常”董仲舒将孔子的

7、事君逻辑理念上升到更高层面,以服从君主为必然,以此适应大一统君主专制需求,故B项正确。孔子、董仲舒两者的政治理念重在服务君主,而不是父权,故C项错误。思想大一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所以B选项正确。点睛:本题需要理解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不同。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6.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

8、中央高级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