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

ID:32699356

大小:1.9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2-14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_第1页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_第2页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_第3页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_第4页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姓名:刘晓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陈永生20071001摘要对于股票市场的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已经开始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金融界人士都发现股票的平均收益与它们在过去的表现有关。许多研究者发现,过去表现最差的股票的收益率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超过过去表现最好的股票的收益率,而过去表现好的股票的收益率会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过度反应”。1985年,DeBondt与Thal

2、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得出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的结论,揭开了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相互斗争与融合发展的序幕。过度反应现象不仅在美国证券市场上被发现,在其他许多国家的证券市场上也多次被发现,用已有的有效市场理论已经无法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国外行为金融理论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过度反应的现象进行解释,并由此产生出反转投资策略。那么,中国股市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如果不存在,这是否能说明中国股市的有效性?如果存在,引起过度反应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首先对过度反应及其相关投资策略做了简要介绍,回顾了国内

3、外过度反应现象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历史上检验过度反应的各种实证结果和理论解释。Basu(1977)最早发现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表现在“市盈率(P/E)异常现象”上,极低市盈率的股票相对于高市盈率股票具有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在DeBondt和Thaler的论文发表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证券市场中的反转现象,但也开始有人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产生怀疑。有研究者认为DeBondt和Thaler在文中没有详细地描述构成输者组合和赢者组合的特征,输者组合的股票很有可能是小规模公司的股票,而赢者组合的股票可能是大公司

4、的股票,所以价格反转可能仅仅是小规模公司效应的一个翻版,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可能是不同组合中的不同市盈率造成了价格反转现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象。在DeBondt和Thaler后来发表的论文中,对于上述疑问作了回应,认为即使在考虑了上述因素后,证券市场的价格反转现象仍然成立。Fama和French(1986)对NYSE、AMEX和NASDAQl962—1982年的股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模效应对过度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但是,Fama和French在规模相同的每组中选取收益处于中间位置的50%的股票,

5、结果表明存在超过规模效应的过度反应作用。Zarowin(1989,1990)发现公司规模能够为股票的超额收益率提供信息,他对DeBondt和Thaler(1985)的数据进行再检验,当他进一步把股票按照公司规模进行排序,在控制公司规模的情况下,发现过度反应不存在,表明引起过度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应。DeBondt和Richard剔除了输家效应,采取公司总资产等永恒的尺度来衡量公司规模大小,而不采用公司的总市值,发现小公司仍能获得超额收益。国内学术界对于过度反应的研究是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张人骥、朱平芳和王怀芳

6、(1998)对沪市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做了实证检验,他们发现赢家组合的收益率存在下降趋势,而输者组合的收益不存在上升趋势,即“强者不强,弱者恒弱”的现象,于是得出了“拒绝接受过度反应假说”的结论。沈艺峰、吴世农(1999)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深圳交易所60只股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赢家组合还是输家组合都无法获得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张永东、毕秋香(2002)选取了沪市和深市2000年8月i0日到2001年9月i0日每5分钟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得出了“拒绝接收我国股市短期过度反应假

7、设”的结论,表明我国股市不存在短期过度反应。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深沪两地股票市场1993年以前上市的股票为研究样本,采取DeBondt和Thaler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研究都表现出收益反转特征,中国股市只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并不存在反应不足现象。陈文志,缪柏其利用2002年前上市的所有A股进行研究时发现,当观察长达2到3年的历史收益率时,存在反转效应。邹小梵,钱英(2003)利用1993年1月到2001年12月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当形成期为1年,检验期为2年的时候,反转现象显著;当形成期为2

8、年,检验期为1年时,反转现象依然显著,并且形成期越长,反转效应越强烈。李诗林、李扬(2003)考察前期表现最好的“赢组合”与前期表现最差的“输组合”在未来各月份的相对表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时间跨度在1年以上2摘要时,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的效应。梁冰,顾海英(2004)利用1997年1月到2003年12月的深沪两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当形成期为6—24个月,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