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

ID:32683869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_第1页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_第2页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_第3页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_第4页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味浓些文档类别:论文类作者:陈波所属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中心小学联系电话:88863845邮政编码:523980(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文言文教学味淡些,味浓些【摘要】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文言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个性化的古文意译,在品词品句中感悟文言文的古意,使古文寓意更通俗易懂;以激发兴趣、增加情趣、拓展乐趣等形式,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洋溢浓浓的学趣、充满无尽的乐趣。【关键词】读文说文品文激趣提趣拓趣小学生初学文言文,觉得“之、乎、者、也”很难懂,学起来头晕脑胀。某些教师只侧重于对文言文内容单一的“

2、传递”和“告诉”,将文本的主题单一化,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驰骋,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应通过朗读的指导,词句对比去说文析文,合作探讨去品文,让文言文的“古”味淡些,并建立激发兴趣、提高情趣,拓展乐趣的教学平台,让小学生尽快掌握“习文之道”,学得轻松,学有所得。一、读文:多种形式朗读,让古“味”在读中变淡。现代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在于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要咬文嚼字,学起来生涩难懂。要让文言文的“古”味淡些,就是要让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因

3、此,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读中感悟、积累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自己质疑、释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是古人习读文言文的经验,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的观念,重点先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1、教师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在范读中让学生学会模仿,读出韵味。2、教师可领读,指导朗读方法:音似断非断,声断气不断。引领学生从读中感悟节奏,读出韵律。如学习《学弈》一文时,可作如下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4、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对比读,分角色扮演读等,在读中理解内容,最后达到读熟,背诵。教师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提高。教会学生读的方法,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当学生能对文言文琅琅上口,出口成诵时,也就把文言文的“古味”读进了心里,学习文言文的障碍也就初步解除。二、说文:自主合作探究,让古义在“说”中变浅。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词句意思,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甚至对小学生讲授古汉语知识,这是不可取的,结果适

5、得其反。这种直译的方法,虽字字落实,但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抑制了刚刚激起的乐趣。我们应采取由学生自主学习说文,在合作探究中说文,让他们自己(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质疑、释疑,让古义在说中变浅。如在教学《学弈》一文,在学生会读、读通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请边看课后的注释边揣摩句子意思,并把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好记号。”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说说词句的意思,把理解中困惑的地方在小组上探究。接着进行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争先发言,这个说:“老师,我们知道了“通国是全国的意思;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个说:“老师,

6、我们认为,‘惟弈秋之为听’应该改为‘惟听弈秋之为’更容易理解了。”为了更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我拿出两盒黑白围棋,把学生分开男女两组抢答“对弈”,男小组奖黑棋子,女小组奖白棋子。哪个小组把文中没有注释的词意也能说出来,就奖一个棋子。奖棋子多的小组就说明最能开动脑筋。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的形式多样化和灵活化,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就可以。最后,重点检查难句,达到巩固加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语言意译词句,使词句的意思浅显地呈现出来,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7、、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品文:精读细品课文,让古意在“品”中变易。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说文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去精读细品(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文,以达到明白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从而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辨理而正言,通理而明行。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如何领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一个难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必须反复组织学生精读细品这个

8、句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教师也参与讨论。在探讨过程中,有的说:妙在语言美。这句话语言精练,没有多余的话,但说服力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