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联走进语文课

让对联走进语文课

ID:32682999

大小:6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4

让对联走进语文课_第1页
让对联走进语文课_第2页
让对联走进语文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对联走进语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楹联走进语文课堂使学生领略文化古韵东北师大附中王江春中国以五千年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人类历史上的几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这表明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源于它的文化魅力,使他在这块国土上的光芒四射。然而近些年外国文化的涌入,使得很多国人淡化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学习。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位教师说得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痛苦地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这句话在我心中引起了震动。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高低,标志着

2、这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厚重。《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两句话:“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那么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我们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实践探索。虽然说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传承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这话还有点大,但是通过语文教学这个渠道,通过语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认识并吸收祖国文化的精髓确实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喊一千遍口号不如实实在在地向前迈进一步。语文教学民族化的实践就渗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每一份指导、每一种活动中。而且在

3、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之前,老师应该首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进一步积累古文化知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背诵古诗词活动。鼓励学生背诵诗歌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名句的积累。这些名句都工整对仗的对偶句,借此我们又开战了楹联的教学与实践。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楹联知识: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得名。其实,对联是从旧体诗词中的对仗演化而来,所以对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各异,但实质相同,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

4、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的一种,因其篇幅短小而韵味无穷,被誉为“诗中之诗”。由此可见,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又一瑰宝。接下来我们进行历史上趣味对联、名人名联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其次加强古代韵文的背诵,我们大家常见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就是当时常见的练习对联的教材。这是集语音、词汇、沟通古今于一身的极好形式。旧时儿童学习对联,从感性入手,先读有关对联的通俗读物,然后练习对句。《

5、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就是这样的书籍。所以我们在一些班级进行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蒙学读物的试验。同时进行对联训练,通过背诵掌握有关古文化知识典故,掌握的音韵使他们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词汇。第三是循序渐进,习题设计由浅入深,题型次序为: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简单句子对——复杂句子对,分别穿差在要求讲解和实践练习中,是对联教学有个梯度,由浅入深逐步加强学生对联知识掌握的基础。第四利用对对子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和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过程是属于学生的也是属于老师的。在这个过程中,学

6、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我们采用互动对联法,学生拟上联,在班级征集下联。同学们很踊跃地参加这个活动,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出的上联有了结果后很兴奋,他们会选择做的最好的下联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第五,有的班级还进行每课一副对联训练,教师安排每天课前进行说话训练的学生都要拿出一副自己拟的对联,并且自己用毛笔写成,贴在黑板上,向同学们讲解自己这副对联,同学们可以提出意见。这个活动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总之,楹联教学使我们民族化教育中的一个尝试,可能还不

7、够完善,但这个过程给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参加大赛的获奖也给了我们信心,今后我们总结经验继续探索,以形成有规模的楹联教学。拟对联乐趣无穷读古文津津有味东北师大附中刘世尊对联,中国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人文精神张扬、民族文化建构的今天,又重放异彩,大放光茫。自古而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留连,有多少贤人才俊为之醉倒,名联佳对举不胜举,名传千古,令人拍案击节。对联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自不必说,就其内容而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之习俗,今之风貌,人之情,景之貌,物之状,无所不能写,无所不可写。在现代人眼中,特别是一些当代中学生的眼中,“对联”被视

8、作险峰,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对联”就在我们中学生身边。我们的学习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