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

ID:32682561

大小:8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_第1页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_第2页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_第3页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_第4页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省道201线罗源碧里至鉴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项目概况省道S201线是福建省规划的“八纵九横”干线公路网中的第一纵,是我省一条重要的南北沿海大通道。本项目推荐路线方案路线全长14.3690km,线路起于罗源碧里鸡母鼻(可湖至碧里公路K8+790处),经过玉莲盘、碧岩寺,穿过碧里1号隧道(1416m)、碧里2号隧道(567m)后至圣塘,经古郁、金满头、穿过古郁隧道(182m)经洋屿,至鉴江镇。道路采用二级公路、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的标准设计建设,路基总宽度17米,行车路面宽度14米,项目总投资45634.8785万元。表1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

2、量1主线工程km14.3692桥梁工程座93隧道工程座32主要环境问题2.1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①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水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②施工噪声、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③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改变造成的影响。2.2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①交通运营对工程区周边及敏感点环境噪声的影响;②车流量增大对工程区周边及敏感点环境空气的影响;③景观改变及项目运营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④项目运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3工程环境影响评估3.1生态环境影响3.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0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公路沿线对应的农田、森林

3、及沿海滩涂生态系统,自然植被,工程建设拟建定的弃土(渣)场,公路路堤路堑边坡的水土保持。3.1.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原生植被已因人为活动而被破坏殆尽,但在项目沿途山体上仍留有成片的马尾松等次生林,林相完整;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总体生态质量尚可。3.1.3生态环境响评价结论(1)拟建公路沿线地区森林覆盖率较好,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对征地范围内树木、花草的砍伐、铲除、掩埋和践踏等,可以通过公路的绿化与绿色通道的建设来弥补。由于拟建公路占地大部分被填筑为路基,被占用的生物量无法恢复,仅能依靠沿途路域的乔木、灌木、草坪等种植密度提高和面积扩大来弥补损失的生物量。

4、拟建公路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很小且较短暂。(2)拟建公路永久性占地对沿线地区农业生态影响不大,但所经村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公路的建成,沿线地区的经济也将获得较大的发展。(3)拟建公路占用少量耕地,在做好征地补偿手续后,对沿线村落的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影响较小。(4)项目桥梁跨海域施工可能造成浮游生物已经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部分减少,但随着项目的建成,水质恢复清洁,上述各种生物的生境也将恢复原有的水平。3.1.4生态保护措施(1)建设单位需做好沿途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2)完善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3)做好沿线野生

5、动植物的保护工作。3.2水环境影响3.2.1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碧里溪、圣塘溪、鉴江溪以及拟建公路临近的沿海滩涂海域。3.2.2水环境现状(1)地表水环境现状碧里溪和鉴江溪调查断面现状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参考碧碧里小流域水质调查资料,当地小溪流上游生活污染源少,水质均明显优于比下游段面,评价区域内无市政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现状村落的生活污水均就近排入河沟,造成溪流下游水质污染负荷增大的主要原因。10(2)海域水环境现状鉴江湾海水现状由于受近岸海水养殖影响,无机氮和无机磷普遍较高,个别点位的监测值超二类和四类标准,同时受三都澳海区码头及航道船舶影响

6、,石油类指标超二类标准但符合四类海水标准。罗源湾海水中溶解氧和COD可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则全部超标,因此项目罗源湾区域的海水水质不符合三类海水标准。3.2.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本项目道路沿线地表水多为小型季节性溪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雨季施工时,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可进入小溪,造成水体中悬浮物含量的增加,严重时可造成河道或沟渠的淤积甚至堵塞。为避免道路施工对沿线溪流及灌渠的影响,应严格施工管理,在桥涵附近地带路基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严

7、禁倒入水体或沟渠,路基填土应控制好土的最佳会水量,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应采用先筑路基边坡后填土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路基边坡的防护。只要做好道路施工的水土保持措施,其对水体的影响就会得以有效控制。(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来自道路雨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石油类、Pb、Zn等。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路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经历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在降雨后1h趋于平稳,此时污染物物浓度对沿线水环境影响不大。3.2.4污水治理措施施工期:(1)为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各施工营地应配套建设三级化粪池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对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