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

ID:32636856

大小:62.3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4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_第1页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_第2页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_第3页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_第4页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认知参照点语篇主题连贯性研究摘要:主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内容之一。在篇章研究中少不了对主题的分析。本文尝试基于学者在篇章中对主题的界定入手,并从认知参照点的角度对语篇中主题的连贯性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从认知角度来说,语篇的连贯多数是作者心智上的连贯,而这种心智上的接触主要是通过主题作为认知参照点的作用来实现的,这种对连贯性的认识也为写作提供了认知新视角。关键词:主题认知参照点语篇连贯分析一、主题识别在韩礼德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一个句子的主题性主位只有一个,即表达概念意义的成分;同时,陈述句中任何表示过程的参与者(人或事物等),伴随状况

2、(时间、地点、方式等)的概念成分都可以成为句子的主题性主位。基于这样的分析,许余龙指出了两点修正:第一,只有过程的参与者才能成为主题性主位或主题,而并非所有表达概念意义的成分都可以成为主题性主位。第二,主位中的概念主位像篇章或人际部分主位部分一样,也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成分。在这里,句子的概念主位就包含了伴随状况和主题两部分。因此,按照韩礼德之前对主题性主位的定义,在句子“Ontheotherhand,maybeonaweekday,itwouldbelesscrowdedv中的主题,就是“onaweekday",因为它是第一个出现的概念性

3、主位;而根据许余龙修正的描述,这里的“onaweekday"被处理为伴随状况,而真正的主题是后面的"it”。前者只提供了动作过程中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伴随状况,是句子的次要成分。相比而言,我们发现修正后的主题性主位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也便于在篇章中很好地定位句子的主题。此方法为语篇中主题的多维度分析提供了途径。本文也正是基于修正后的主题性主位在篇章中的确认为分析前提。二、认知参照点主题与语篇连贯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语言的外在体现可以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认知模式中得到解读,这些认知模式是人类共有的普遍心理基础。所谓认知模型就是人们在认识事体

4、、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王寅,2001),认知参照点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模式。Langacher(1991)曾用一个星空的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认知参照点现象:世界可被想象为有着不同特征的无数事物。这些事物对于一个特定的观察者而言,其凸显程度有很大差异,就如夜晚的星空,有些星星对于观察者来说十分明显,而有些却只有经过努力寻找才能发现。凸显的事物可以作为寻找目的的参照点:如果观察者知道某一非凸显物在凸显物附近,他可将注意力投向凸显物,然后再在其附近寻找,从而找到那

5、个非凸显物。图一认知参照点模型(CPRM)如上图所示:C代表认知主体,R为参照点,而T为主体利用认知参照点与其建立心理接触的实体。D为一个抽象实体。认知领地,即是由通过某一特定参照点可以直接达到的一系列概念范围或是实体或是潜在目标。此处虚线表示认知主体到达目标的认知心理途径。我们可以从语言表达中找到认知参照点现象。例如:a.Doyouseethatboatoutthereinthelake?There,sabirdinthewaterrightnexttoit.(Langacker,2007)(你看到湖上那船了吗?有只鸟就在它旁边的水面上

6、呢。)b・Doyourememberthesurgeonwemetatyoursister,sparty?Hiswifejusthadtwins・(Langacker,2007)(你记得我们在你妹妹聚会上遇见的那个外科医生吗?他妻子生了对双胞胎呢。)此处a中的boat给b让d提供了一个视觉参照点,与bird相比,体积较大的boat更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再以boat为参照点,很容易找到要表达的目标实体即bird,这是感知层面的参照点现象。当然认知参照点还可以用于抽象的、非感知关系中。b中说话者要表达的目标是生了双胞胎的女人,但由于听话

7、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所以说话者选取外科医生作为参照点来为目标提供认知途径,这样,听话人就明白是在聚会上遇到的那个外科医生的妻子生了双胞胎。这里不再涉及视觉感知,而是心理,认知层面上的参照点现象(李福印,2008)oLangacher(2007)认为话题结构也是一种认知参照点现象,该参照点关系中话题(通常是某实体)作为认知参照点为目标提供认知途径,此时目标多为从句或命题。沈从禾、王寅(2005)在讨论认知参照点与论题统领性时也指出,一般来说,发讯者在讲话时往往先基于一个主观视角确定论述范围D,然后选定一个出发点作为叙述的参照点R并分头加以

8、论述,这样就能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即围绕一个R可有多个T。同时,在语篇建构的过程中,论题起到了统领性作用。然而,语篇的建构与连贯的方式纷繁复杂,上图的CRP似乎不能对所有的语篇进行合理解释,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