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4976
大小:62.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4
《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及行为问题预防及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及行为问题预防及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118例,对所有患儿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提髙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所有患儿实行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使其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显著。118例患儿中,显效79例,好转3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2.4%,治疗
2、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帮助较大。结论对于多动症儿童,对其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实行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而且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多动症;学龄期;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干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被俗称为多动症,主要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与同龄的儿童相比,其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活动过度或者冲动、注意持续时间短暂的一种综合征,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缺陷、学习困难、认知障碍等,对于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
3、o此种疾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障碍性疾病,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以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期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其不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接受新知识[2]O对此,对于此种疾病的儿童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当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不同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有效预防和干预,从而实现患儿病情的改善[3]o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对其在学龄期表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4、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6年7月-2011年1月间到我院门诊诊治的118例多动症儿童,其中,男性70例,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4岁,女性48例,年龄在7-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8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多动症,对其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对所有患儿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在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并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1.2方法首先对门诊以"学龄期出现的多动,冲动,学习困难等为主诉”,由
5、专业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和精神状况检查,根据DSM-IV诊断标准做出拟诊断。应用Raven联合型测验进行智力评估,排除精神发育迟缓。并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对患儿起到病情改善的作用[4]。通过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多动症儿童学龄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对立违抗、态度低落,学习问题突出、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差等[5]。对立反抗,有四成的多动症患儿会在学龄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规范障碍,比例较高,出现此种疾病的患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和违规行为,如固执、过度反抗、违反校
6、规等,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会导致其失去控制,从而与父母和老师发生争执,长此以往,导致患儿的性格越发难以控制,从而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对社会及其家庭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6]o态度低落,出现多动症疾病的患儿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自我满意度较低,如气愤自己学习不专心、闯祸、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差等,从而导致其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导致患儿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学习问题突出,多动症患儿由于疾病的困扰,导致其在学习上较一般儿童困难,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其难以快速吸收新知识,长时间的学不会,
7、会对患儿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使其产生抑郁心理,最终会导致患儿选择放弃学业,性格更加古怪,容易发生暴力an行为。情绪困扰,患儿会表现出脾气暴躁、不听话、闹别扭等一系列的情绪,但是由于其年龄的限制,导致其不会有效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而导致患儿与父母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对其产生影响。人际关系差,患儿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其脾气暴躁,从而难以与其他同学和平相处,这样也就导致患儿的人际关系较差。1.3预防干预措施首先,针对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冲动等行为,给予其惩罚或者奖赏的信号。可以在家中贴一张纸来记录活动过多次数,对于表
8、现良好的患儿,给予其奖励,使之保持好的行为,给患儿确定1-2个行为作为矫治目标,以逐步的促进其病情改善。其次,改变患儿家长在教育上的错误态度和观点,并改变其体现在患儿身上不适当的交流方式,以通过与患儿商量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要呼吁全社会给予患儿更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