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3344
大小:63.7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3
《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成因及干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成因及干预对策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了教师更加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并大大增强了对教师队伍成长的深切关怀。然而,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已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困扰教育界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检视心理枯竭高发的教师团队,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及干预对策,对提高教师职业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实现教育的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意义。一、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表现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患上心理枯竭症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有着窒息般的痛苦。对于个人来说,心理枯竭会使教师经常体
2、会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等消极情绪,并出现虐待学生的现象,产生失眠、酗酒、药物依赖甚至自杀问题。心理枯竭所伴随的成就感降低,还会使教师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出现心理枯竭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二、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教师心理枯竭,其原因可追溯至个体人格特征、社会压力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时,社会压力与职业压力是交叉甚至重叠产生影响的。(-)外在原因1.社会及家长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历代社会所赋予教师的职责使公众对教师提出
3、了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时,家长对教师抱以过高的期望值和依赖性。现在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读完高中课程和完成大学学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好工作。这种高期望又转化为对教师的高要求,将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性格培养完全归为教师的责任。家长的过分要求和不理解使得教师的压力感更加强烈。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其实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家”、“爱的播撒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最终造成角色超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4、。2•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些教师因为习惯了过去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感到惶恐和无奈。于是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协调好工作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心理疲劳感油然而生。3.管理手段的弊端让教师穷于应付当前的部分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个别弊端,尤其是以量化考核为首的评价方式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教师疲惫不堪。对教师唯文凭论,对才能的重视往往弱化,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还得迫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硬件要求,在一次次的成绩排名和评职晋级中屡屡受挫,就更显得心灰意冷,加上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人际敏感倾向、敌对倾向、恐怖倾向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种人际关系障碍让教
5、师压力重重。(二)内在原因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剧了职业倦怠感,进一步导致心理枯竭比尤凯格提出的心理枯竭发展“四阶段论”指出,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时,往往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理想狂热期、徘徊停滞期、迷惘挫败期和冷漠抑郁期。承受各种外在压力的教师自然也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当教师走上讲台,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大约两三年之后就会热情下降,甚至开始逃避。此时如果一味地以加倍努力来回避问题,而不是调整不现实的期望,枯竭就开始了。五至六年时,自信丧失,开始迷茫低落。如果还不及时调整自己,就会陷入无所用心和不负责任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和工作,不再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变得冷漠抑郁。至此,个体枯竭就会达到最低限度
6、,身心健康就会严重受损。2•多种角色的冲突导致教师心力交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经常要充当多种多样的角色,比如:学生眼中的老师、学生的家长代理人、为人父或为人母、知识的传播者、榜样示范者、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心理发展的导向者,甚至是学生的“替罪羊”,等等。一些教师在角色转换时产生了心理困难与心理压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奉献给了工作。工作与生活混在一起,影响到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多重身份经常会导致教师陷于烦躁和无奈之中,感到倍受压抑。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将面临心理枯竭。3•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导致心理失衡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大多数教师尤
7、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经济基础决定其社会地位,如果教师总为生活发愁,当然不会有良好的情绪。在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家境不同的学生,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而他们的收入和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却很低,一些教师尤其是那些面临购房、成家的教师无法正确面对这个事实。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成绩突出,而评优、评先、晋职却与自己无关,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