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

ID:32605035

大小:672.74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2-13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_第1页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_第2页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_第3页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_第4页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被言说的他者——社会哲学视野下中国媒体中的工人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言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7月28日,长沙摩的司机陈洪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摩的司机的自白》的文章,对自己作为一个下岗工人无助又无奈的生活处境作了描述,并认为自己的贫困与“素质低下”无关,而是为改革所作出的牺牲。这篇文章引得一位自称“人民大学研究生郭锋”的网友披挂上阵、挥戟相向。郭峰在跟贴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堕落到让别人、让社会、让政府和国家来为自己不争气的命运买单的话,那你就不配活着!”认为“至于有些人发达了,有些人落伍了,这个责任更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7月31日陈洪以《一个下岗职工给同龄“研究生”的回信》作了回应。认为郭峰与自己的不同是

2、“既得利益者”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别。9月8日,一个叫“亦忱”的网友发文《“摩的司机”与“精英学者”对话:社会断裂的鲜活标本》,将这场交锋推向了高潮。“亦忱”对陈洪的无奈和无助寄予同情的同时,也觉得“郭峰先生对陈洪的谴责和蔑视时,也不能说这个书斋里的学者讲的没有一点道理。”这场“摩的司机”与“人大研究生”间的论战被打上“中国草根与精英阶层的对话”、“社会断裂的鲜活标本”的标签。在9月下旬到10月,国内各大网站、部分平面媒体相继关注其博客文章,《新快报》、《工人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对陈

3、洪进行了报道。陈洪的经历可以看做是当代中国工人阶层命运变迁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人阶层从深受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底层一跃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人,一向以地位高、职业稳、收入好而自豪。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也随着下岗运动的开始而一落千丈,昔日的“工人老大哥”变成了今日的“弱势群体”、“城市新贫困阶层”。工人阶层历史命运和社会形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工人阶层命运的变迁,也反映在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工人阶层形象的“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传媒所“再现”(representation)的工人形象

4、,可以说是反映该时期社会中工人形象的一面镜子:他既体现了该时期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其对工人形象的主观选择和推崇;同时又体现了该时期社会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工人的形象,并从一个点上代表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工人。本研究试图以建国以来报刊杂志所报道的以工人为主人翁的人物通讯为分析文本,整理、归纳出大众媒体对于工人阶层社会地位变迁的反映的,考察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对于工人的“再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这一变迁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1二、选题的缘由和意义(一)选题的缘由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工人阶层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命运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变迁而变迁。新中国成

5、立前,他们是受压迫最为深重的群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一跃而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工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也随着下岗运动而有所下降。本文即希望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所中以工人阶层为主人翁的人物通讯为分析文本,整理、归纳出社会舆论对于工人阶层社会地位变迁的反映的。试图考察通过不同时期的报刊杂志所“再现”的工人形象来描述我国工人阶层社会地位的变迁过程。传统上,新闻往往被视为对“真实”的客观反映,甚至被认为是真实本身,而不是“再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受到当代关于新闻生产的社会学研究、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理论和哲

6、学认识等的影响。近年来,新闻作为文化产品的性质越来越被揭示出来。当代的传媒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新闻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关于“事实的再现”。“再现”(representation)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占据了越来越中心的位置。广义的“再现”指的是一切通过语言、话语(discourse)和图像(image)等产制意义的过程。按照这一定义,“再现”的对象因此非常广泛,他可以是关于一个人、一个人群、一个物品或一个事件的意义产制。“‘再现’作为一种表意实践实际上无所不在,渗透于我们任何企图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之中,构成了意义产

7、制和一[1]个文化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交流的本质过程。”作为学术概念“再现”建立在当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社会思潮的基础上。所以有学者说,“这个概念本身即意味着一种声称,即,‘再现’并非是对现实的现实主义反[2]映。”事实上,当代文化研究也并不关心“再现”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而是更关心“再现”与社会事实之间的构成性关系。这体现在两个方一面:一方面,他们关心“再现”是如何通过图像、语言、论述及其他符号表意方式而构成;另一方面,他们又关心这种被语言、符号等构成的“再现”又如何体现和构成于社会的权力关系。当然,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往往是嵌入在一起的。

8、研究发现,“再现”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意义竞争的场所。在选择的同时,“再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