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85013
大小:74.4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3
《[指导]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智子疑邻(13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Z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英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6.解释加点的字。(4分)①其子口其:_②其邻人Z父亦云云: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④而疑邻人之父之:7.翻译句子。(4分)①天雨墙坏。译文:②其家甚智其子。译文:o&富人虽已“大亡其财”,但此时若能赶快修好被雨毁坏的墙,仍不算晚,可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正如古人所云:“,。”(1分)9.《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2分)答:10.学习这篇寓言故事,对你冇何启发(2分)答:6.①他的②说③丢失④的7.①天下人雨,墙坍塌下來。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8.(3)
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或:“亡羊补牢,犹未为迟。”9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或:看待事物,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而采取不同的态度。)10《智子疑邻》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说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则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接受建议这一方面来说。那就是不管关系疏密,只要建议正确,都应当接受。苻融验走(15分)前秦①苻融,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于路遇劫,喝贼④,路人为逐擒Z,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3、。”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岀者曰:“汝真贼也,何诬⑤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辨诬之术,唯廨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符融验走而得具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选自(宋•郑克《折狱龟鉴》)【注释】①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屮国北部建立的秦国。②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省一带。③姥:年长的妇人。④喝贼:拉长声音喊“有贼”。⑤诬:冤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为冀州牧为(2)莫知具孰是孰(3)乃俱送Z乃(4)既而还入既而6.翻译句子(4分)(1)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译文:(2)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译文:7
4、.苻融认为跑在后面的是贼,其依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8.苻融通过验走而查清了事实,说明了什么?(2分)答:9.你认为苻融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6.(1)做,担任(2)谁,哪一个(3)就,于是(4)过了一会儿7.(1)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替她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2)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8.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9.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10.耒公执法,办案有方,明辨是非的人孟母断织教子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FI:“学何所至矣?”孟子FI:“自若也。”孟母以刀
5、.断英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F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③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④安宁,动则远害……”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倫。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⑥矣。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是指织布。⑤子:古代指你。③立:树立。④则:就。⑤事子思:事:侍奉。子思:人名(孔子的老师)⑥道:法则、方法。6解释加点的词(2分)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7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译文:(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译文:8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3分)答:9你还知道那些教子的故事?请写在下面。(2分)答:
6、10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生活写出你的感受?(3分)答:6.用原因7.(1)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2)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原则。8.孟母教子有方,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了受到极人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的想法。9.女2孟母三迁选自《列女传》曾了杀猪教了(《韩非了•外储说左上》)万年教了(选自《汉书.陈力•年传》)10.略[解析]联系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了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述是成不了才的。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
7、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悬赏纳谏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Z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F1:“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締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丄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南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示乃求谋臣,无乃示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