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80677
大小:85.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2
《鲁迅“硬译”论的旅行历史转移与启示20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鲁迅“硬译”论的旅行:历史转移与启示于德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鲁迅的“硬译”论跨越时空之旅,在国内译界异化/归化的大讨论中与Venuti的“异化”并置一处。本文以赛义德的理论旅行为框架,考察了“硬译”形成的历史语境、在当时历史语境中的内涵、“硬译”旅行的历史转移情形及对当下翻译研究的启示。[关键词]鲁迅;硬译;理论旅行;硬译旅行;异化;历史转移;启示TheTravelingofLuXun’s“HardTranslation”Theoryas
2、HistoricalTransplantingandItsImplicationsAbstract:LuXun’s“hardtranslation”theory,aftertravelingacrossthehistoricalandspatialdistances,hasbeenjuxtaposedwith“foreignization”,atermproposedbyLaurenceVenuti,intheheateddisputesover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athom
3、eandbroad.BasingtheargumentonSaid’stravelingtheory,thepresentpaperattemptstounderstanditstheoreticalmeaningsbytracinghow“hardtranslation”theorycameintobeinginthespecifichistoricalcontext,andtoexploreitsimplicationstopresenttranslationstudiesbyanalyzinghowtheth
4、eoryhasbeentransplantedhistorically.KeyWords:LuXun’s“hardtranslation”theory;travelingtheory;foreignization;historicaltransplanting;implications1.引言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鲁迅一生共翻译介绍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印成了33种单行本,300余万字。(王秉钦2004:114-115)鲁迅翻译的文字比著作还多,然而,鲁
5、迅研究的不足也是相当明显的:从数量上来说,鲁迅翻译的成果显得太少;从成果质量上来说,力作不是很多。(李春林、邓丽2005:76)要激活鲁迅,要亲近鲁迅,就要把他带进当代的问题当中去。(罗岗、李芸2004:42)。我们无须刻意地去激活鲁迅,因为他的“硬译”9论在国内翻译界轰轰烈烈的异化/归化的大讨论中奇迹般地复活了,并与西方学者LaurenceVenuti所提出的“异化(foreignizingstrategy)”并置一处。主张异化的学者会引用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作为他们的正面论据,而主张归化的学者则以鲁迅译文的接受
6、效果作为反面论据。如何在当下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一语境中重新评估鲁迅的“硬译”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可以说,“硬译”和“异化”的相遇是跨时空旅行的产物。赛义德(1999138-139)认为,任何理论或观念的旅行过程都包含三四个阶段:首先,有一个起点,或类似起点的一个发轫环境,使观念得以生发或进入话语。第二,有一段得以穿行的距离,一个穿越各种文本压力的通道,使观念从前面的时空点移向后面的时空点,重新凸显出来。第三,有一些条件,不妨称之为接纳条件或作为接纳所不可避免之一部分的抵制条件。正是这些条件才使被移植的理论或观念无论
7、显得多么异样,也能得到引进或容忍。第四,完全(或部分)地被容纳(或吸收)的观念因其在新时空中的新位置和新用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涉及到本论题,则是鲁迅在何种情况下提出“硬译”?“硬译”如何穿越时空得以凸显?“硬译”在移植入的语境中被接纳或吸收的情况如何?“硬译”在新的时空中如何被改造?为此,本论文将考察“硬译”形成的历史语境、在当时历史语境中的内涵、“硬译”旅行的历史转移情形及对当下翻译研究的启示。2.鲁迅的译论:从意译向“硬译”的转变鲁迅的译论产生于以“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为背景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转型时期,经
8、历了从意译到“硬译”的演变历程。在外来军事、文化的侵略和冲击下,本土文化面临如何处理古与今、内与外的交织碰撞问题。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至“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体现了国人翻译强国思想的渐进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翻译的内容也从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扩展到思想政治与文学领域的翻译。由于受制于语言、文化视野的限制以及服务于翻译的功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