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评论鲁迅“硬译”的时代意义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鲁迅“硬译”的时代意义姓名:罗湘怡学号:11113021074摘要:鲁迅的翻译观经历了一个从意译到“硬译”的过程。“硬译”对中国文化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时代意义。首先,"硬译"利于对文本的民族中心主义改写;其次,“硬译”使主体文化吸收原汁原味的异质文化;再次,“硬译”还能推进主体文化的语文改革。关键词:硬译;鲁迅;文化转型;Abstract:LuXun'stranslationtheoryunderwentacompletetransformfrom"freetranslation"to"literaltranslation",ash
2、ebelievedthatthelatterwasextremelysignificantfortheculturaltransformationofChinaintermsofthefollowingaspects.Firstly,literaltranslationwasputforwardtorectifytherewritingintranslation.Secondly,itwasintendedtoabsorbtheessenceofforeignculture.Andthirdly,itgavemipetustotheevo
3、lutionoftheChineselanguage.KeyWords:literaltranslation;LuXun;culturaltransformation;一、引言鲁迅先生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名伟大的翻译家,然而学术界对鲁迅“硬译”的翻译主张褒贬不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许多学术界名流诸如梁实秋、瞿秋白、赵景深、林语堂、陈西滢等都加入了对“硬译”的评论。1929年9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第6、7卷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的文章,首先对鲁迅发难,批评鲁迅的翻译“生硬”、“别扭”和“
4、极端难懂”,认为“硬译”就是“死译”。梁实秋还列举了三个例子佐证鲁迅翻译文字的艰深晦涩。梁说:“读这样的书,就如同看地图一般,要伸出手指来找寻句法的线索位置。”[1]悉心考究,此类批评多是基于语言翻译层面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人们明白,与其永无休止地从纯语言的角度争论这些问题,不如“客观地考察译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动因,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制约,以及译著对接受文化产生的影响”。[2]因此,对鲁迅“硬译”观的讨论必须探讨其文化背景及其形成过程。二、“硬译”观的形成鲁迅的翻译理论并非铁板一块,其翻译观经历
5、了一个由意译到直译(“硬译”)的过程。1909年以前,受林纾、梁启超等翻译家的影响,以翻译政治小说和科学小说为主,其翻译策略未能脱离那时“意译为主的风尚”。鲁迅称自己早期的翻译“虽说译,其实乃是改作”,《斯巴达之魂》经过鲁迅的改译,已难见翻译的痕迹,《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的翻译则借用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并对原著内容进行了大幅删改。鲁迅这一时期的翻译以意译为主,从文化语境上来说,是开民智,救国图强及晚清意译之风对他的影响的缘故。然而,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代表了鲁迅翻译观的重大转变。鲁迅一改以前任意删改原著的意译,译风突然变
6、得非常严谨。可以肯定地说,《域外小说集》奠定了鲁迅“直译”的风格。相应地,鲁迅的翻译策略也经历了一个由“任意删易”式的改写,到“逐字译”的发展变化过程,其翻译观也由意译嬗变为“硬译”。1929年,在《〈文艺与批评〉译者附记》中,他正式提出了“硬译”的概念:但因为译者的能力不够和中国文本来的缺点,译完一看,晦涩,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倘将仂句拆下来呢,又失了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在我,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之外,只有“束手”这一条路了———就是所谓“没有出路”———所余的唯一希望,只在读者还肯硬着头皮看下去而已。[3]不料,一场争论随之偶来,并展
7、开了八年之久。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了《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特地在“硬译”两字旁边加上圈套,认为“硬译”就是“死译”。鲁迅随之写了名文《“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予以驳斥与争辩。他从学术角度阐述了他对“硬译”的看法,大致有几层意思:(1)“硬译”与“死译”有区别,并不是故意的“曲译”;(2)“硬译”(主要指翻译科学的文艺论及其他革命理论著作)自有需要的读者对象,它在他们之间生存;(3)我的译本,本不在博读者的“爽快”,却往往给以下不舒服”,因为思想对立的人觉得“气闷,憎恶,愤恨”,是当然的,至于那些对理论知之不多的“批评家”,
8、本是应该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些理论的义务的”;(4)“硬译”不仅是为了“不失原来精悍的语气”,同时也可以‘逐渐添加了新句法’,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同化”而“成为己有”;(5)“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