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堂中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堂中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2、。激情导入,先声夺情课堂需要情感参与,良好的情感氛围会以情感为纽带,将学生、教师、教材连在了一起。教师饱含热情地教学,会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教师应把握好情感的脉搏,新课开始时,教师要注意导入激情,设计各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将自己的激情、活力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结合,以情动情,擦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去学习,让课堂学习在整个过程始终感情充盈,做到:课伊始情萌发。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教师要以
3、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之情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安静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安静时或者等待回答机会时,应该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不错!”“有进步
4、,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教师应该防止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例如:教师在布置任务以后,教师不能远远站在一边或者坐在一边,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查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只注意优秀学生或个别要求关注的学生。二、首先,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建构新的教学观。教学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彼此的经验、情感、思想、认知带入教学过程中,毫无保留、互相信任的释放彼此的心灵,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人性化、灵活化、生动化。在师生不断的有效交流
5、的过程中,新的知识在不知不觉地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关爱每个学生。课堂是朋友的对话,不是陌生人的质询,因此,教师应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以各种形式在课堂或课后与学生沟通,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反馈到教学当中,做到因人施教,因层施教。不偏爱任何学生亦不放弃任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爱护自己,从而心理上受到极大鼓舞,大大地激发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感情,对课堂产生感情,主动融入课堂讨论,主动答问。2.教师的课堂反
6、应首先,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和蔼。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课堂上学生最喜欢“教师的笑”、“教师投来信任的目光”。很多学生是因为怕教师而不敢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由此可见,教师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激励的语言、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地感觉,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乐于接受学生的观点。第三,教师上课时避免用专家式的评判语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同时做出积极的间接式反映并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避免用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语
7、打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绝对不能出现嘲笑学生无知的神态与语言,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为了保护自己而永远不再在课堂上发言。对情感的领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总之,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来营造。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
8、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