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音教学设计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

ID:32569141

大小:62.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_第1页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_第2页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_第3页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_第4页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之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音乐与生活之生活之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类音乐作品,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通过学习《永恒的水》,感受作品的情感,体验这种音乐形式,了解谭盾。3、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的快乐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永恒的水》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怎样有质量地完成创作过程。教学方法:自组教材法、情景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实践创新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塑料瓶子、8个玻璃杯,装着不同量的水,敲击发出do、re、mi、fa、sol、la、si

2、、do八个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师:首先给大家听三个声音片段,请你们辨别听到的是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播放音频)(以生活中熟悉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常见的声音,可你们听过根据这类声音创编的音乐吗?(生:没有或有……),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种以生活现象或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创编的音乐作品——生活之音。二、欣赏体验、思考创作(一)实践活动,听音乐找题目。播放《盖邮戳的音乐》、《打字机》两段音乐的片段,请学生对照出示的两个题目找出作品相对应的题目。师:这些音乐有何共同的特点?(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声音相关,表现生活

3、现象)师:这些作品是生活中的声音直接照搬吗?(不,是在作品中运用这些声音)师:这些音乐作品的标题与作品表现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标题和内容是一样的)师:这种用标题来表现内容的音乐属于音乐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比较常见的音乐形式——标题音乐。(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来阐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再给学生欣赏一段《破铜烂铁》的视频。师:有何特点?(用生活中的声响,加入规律的节奏,形成独特的音乐)(二)学习、欣赏《永恒的水》师:假如我们要创作一部作品《水》,你会用上水的什么声音?(会用泼水、打水、小溪流动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师

4、:著名的华裔作曲家,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者谭盾也创作了一部《永恒的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片段,并思考:1、作品中采用了哪些关于水的声音?(手拍水的声音、流水声、敲打在水中的器皿发出的声音等) 2、视频画面中出现了哪些乐器?(还有大提琴、长号、长笛和鼓等。)3、设想一下如果将作品中的所有乐器的声响消除,它还是音乐作品吗?(只有加上了这些乐器演奏的节奏和旋律,普通生活中的声音才能变成动听的音乐。)师:我们欣赏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利用音乐知识将生活的物件、声响变成音乐,我们能否做到呢?(用玻璃杯装不同分量的水作为乐器来激发学生创作欲

5、望)三、实践探究、交流合作(重点、难点、即兴灵活  )1.老师在黑板写出节奏,引导学生用手上的道具打击完成节奏。2.请一个学生把打乱顺序但已调好音高的烧杯由低到高do、re、mi、fa、sol、la、si、do的顺序排放好,并发现同样的烧杯,水越多音就越低,水越少音就越高。3.老师在黑板写上《小星星》这首儿歌的旋律,有老师敲打这旋律,然后请同学上来敲打这歌曲的旋律。4.班上同学分成10组,利用道具创编音乐。四、课堂总结师:我们今天欣赏实践了与生活现象有关的多部音乐作品,请你们总结一下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师:对了,音乐来自生活。那音

6、乐是对生活的单一照搬吗?(为了使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具有音乐性,作曲者融入了音乐要素,作了艺术加工。)所以,音乐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师:大家再综合我们欣赏过的音乐作品思考,这些优秀的作曲者在对生活的态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观察。)所以我们中学生也应该象作曲家一样,对生活积极乐观,善于观察、创新,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快乐了别人。 五、板书设计(结合ppt)第二题先说说我的收获吧1.我觉得老师的引入是比较有趣的,用上课师生问好的声音大小对比,引出这节课的所要学习的内容《发声与气息》。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7、。老师在整一节课的衔接都非常好,课堂进行的很顺利,很流畅。2.教师用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同一首歌》进行整一节课的教学,起先是老师范唱,接着让同学唱,一节课重复的练唱这首歌,让学生自然的会唱这首歌,这也是教学常用的一种,就是反复的唱。在经过同学起来唱之后,让同学们自主讨论发言谈谈起来演唱同学的优缺点。同学们在发现演唱同学的优缺点说的都比较准确,这肯定一方面归功老师之前的教学。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气息与发声》,同学们经过思考都会从声音和气息去点评演唱的同学,这一点我觉得很好,抓住课程的重点。3.教师让全班齐唱《同一首歌》作为课堂的结束,显得比较有气氛。

8、接着就说说我的建议吧。1.教师的普通话还得加强一下,说到歌唱咬字是很重要的,既然是气息与声音,咬字是否准确会影响歌曲演唱的质量,这是和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