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

ID:32560498

大小:13.03 MB

页数:235页

时间:2019-02-12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_第1页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_第2页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_第3页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_第4页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契合和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哲学家罗素、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E.M.福斯特、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诗人T.S.艾略特、画家瓦奈萨·贝尔、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等众多知识精英都是该集团成员,他们通过与徐志摩、凌叔华、萧乾、叶君健、叶公超等中国现代文人的频繁交往,其思想理念和精神品格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文论文化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潜在书写了其时中国文化环境的特有生态。本文试图从整体文化品格、个体交往影响、文学团体比较、知识

2、分子精神、现代主义诱惑、文化对话与误读等多个角度,对二十世纪上半叶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与中国文论文化的关系进行历史发掘和意义阐释,探索当时社会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化氛围的形态生成与演变规律。文章的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渊源、成员构成、历史发展和总体特征。其知识贵族的身份与反叛传统的姿态、松散自由的组织和孤傲排外的形象、作为文化个体的闪耀性和作为群体的共同性、错综复杂的性恋关系与纯洁持久的友情,构成了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特立独行的鲜明风格,也成为其倍受外界瞩目的原因。第二章借助大量

3、实证材料,梳理和阐述布鲁姆斯伯里集团自上世纪初以来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从而为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中国的影响与比较分析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依据。布鲁姆斯伯里在中国的译介也显示出,民国时期中国文艺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吸纳与引介几乎与欧美同步,标识了“五四”后中国学人渴望跟上世界文明进程的焦虑和他们敏锐开放的西方视界。第三章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归总,阐述中国现代文人徐志摩、凌叔华、萧乾、叶君健、叶公超等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的个体直接接触与交游,在文化的邂逅与交互影响中显示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第四章通过影响研究和比

4、较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和京派、新月派等中国文学团体之间的整体风格异同比较。中上层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地位,沙龙、办刊、吟诗、演戏等组织形式,共同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都凸现了“新月派”、“京派”等中国现代文化团体对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文化风格的模仿与相似性,体现了中英知识分子在文化身份认同与精神契合层面的有趣交集。第五章考察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知识贵族们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契合,探究大学与知识分子精神的关联性以及精英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影响力。剑桥之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正如北大之于民国时期的中

5、国文人,大学所蕴含的理性与人文精神,成为孕育现代文化和知识精英群体的摇篮与温床,其对社会文化起到的引领作用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第六章从个案分析出发,探讨和论述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们的诸多文化思想、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对中国20世纪现代主义生成发展的影响。面对布鲁姆斯伯里的现代文艺思潮,民国时期的中国学界有着既认同又抗拒、既吸纳又踌躇的矛盾心态,从另一角度而言,这种矛盾心态却彰显了他们面对现代主义诱惑时难得的清醒与自主。第七章通过历史的回顾和文化理论的分析,解析双方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对话和误读现象。从布

6、鲁姆斯伯里人的中国观,以及中国学界对布鲁姆斯伯里的误读,显示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双向交流的可能性与艰难性,但这种可能性与艰难性恰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异质文化的吸引力和自主性。结语从整体上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与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指出本研究跨文化视野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探讨今后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方向。关键词: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中国现代文论文化交流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10IlSpiritualIdentityandCulturalDialogue:TheBioomsburyGroupinChinaAb

7、stractTheBloomsburyGroupwasanenormouslyinfluentialgroupofassociatedEnglishwriters,intellectuals,philosophers,artistsandeconomists,includingBertrandRussell,Ⅵ唱iniaWoolf,E.M.Forster,LyttonStrachey,CliveBell,RogerFry,ThomasStearnsEliot,VanessaBellandJohnMa

8、ynardinthefirsthalfofthe20thcentury.ThecharacterandthoughtsofthesepeoplehasgraduallybecomeallimportantforceintheculturalconstructionofChineseliterarycriticismandinfluencedthespecialculturalcircumstanceinChina,throughfrequentintercommun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