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

ID:32544655

大小:72.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1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_第1页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_第2页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_第3页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古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汉语的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古汉语中的词类变化(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谏伐匈奴书》▲谨拜表以闻《陈情表》(2)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

2、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谏伐匈奴书》▲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3)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之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禽兽畜之《谏伐匈奴书》▲使白得颖脱而出《与韩荆州书》(4)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

3、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羝乳乃得归《苏武牧羊》▲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动词▲察臣孝廉《陈情表》▲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6)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燕赵之收藏《阿房宫赋》▲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二)古汉语中的句式变化(1)判断句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2)被动句无形式标志的被动表示法;有形式标志的被动表示法。▲或以

5、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与韩荆州书》▲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3)省略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渔舟唱晚,雁阵惊寒《滕王阁序》(三)古汉语中语序的变化(1)宾语前置掌握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特点和条件: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安”等)作宾语(包括动词和介词的宾语)一定要前置;否定句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名词宾语、代词宾语在用指示代词“是”

6、、“之”等表示复指的情况下要前置(常见格式有:何+名词+之+动词;惟+宾语;“是”或“之”+动词;宾语+之+动词)。▲“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2)定语后置用“者”又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赤壁之战》▲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游侠列传》(3)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与韩荆州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

7、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4)谓语前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8、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