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自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他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使德育课程改革在济南市顺
2、利进行。在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同时,广大德育课教师贯彻“三贴近”原则,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出了努力。(一)三年课改标志性的进步第一,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德育课教学大纲),安排时事政策学习。德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为此,德育课教师能将新近发生的事情纳入德育课程,济南市大多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播报,使学生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既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素质。第二,课堂
3、能够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并注意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组织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课程教学资料的交流,许多学校采用案例教学,利用图片、视频以及文字创设情境,有些学校能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和情境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能联系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31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们组织校园情景剧小品展演活动;组织模拟活动,模拟联合国会议、模拟政协会议模拟人民代表会议、模拟法庭、模拟面试等;我们组织创业计划竞赛,使学生在活
4、动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有些学校在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尝试实战性教育。在“通才”教育方面,尝试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这些改革都可以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市级评优课上,所有选手都能制作课件,都能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些学校德育课堂多媒体运用已经常态化。第五,注重师生、生生双边、多边交往的预设,初步树立了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的教学观。德育课上,小组讨论等形式很常见,教与学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不少教师能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平等对话,倡导合作性的意义构建,创设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的氛围,使德育课呈现新气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和问题,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出现些困惑,影响了教学效果。(二)面对的新挑战首先,如何让德育课程触及学生的心灵。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人们的观念在变化,获
6、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有的教师还是习惯于授予知识,泛泛而谈,不注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也不够了解学生的需求,逃避回避了诸如死亡、不公正、疾病、自私等东西,学生到社会上,用很多的代价去学。课像一面镜子,照教师自己也照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31如何带着新的理念走到学生中间,把公平、正义、人道、民主、法治等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把我们时代主流的健康的思想和价值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除了学到知识,还熏陶思想涵养人格;如何把自己的情怀与学生分享,把某件事情的感受与学生分享,通过课让
7、学生解读其中的世界观、价值观,触及学生的心灵,达到教学目的是目前德育课所面临的挑战之一。第二,主体与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处理。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教师谈讲色变,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绞尽脑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有的课“看起来热火朝天,也许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学生的讨论就在老师的“停”字声中草草收场了。教师在许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思路视野以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准确程度等比学生要强。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和通过教师设计后讲解出来,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过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及时、不到位。如何结合自身
8、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是当前德育课所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第三,学习方法指导不够。基于德育课特殊目标和性质,教师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