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

ID:32533017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1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_第1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_第2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_第3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_第4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选拔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083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礼乐典制D.以民为本2.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前期重视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的探讨,关注现世战乱,在科学研究领域和逻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这一派别A.具有强烈的实践精神         B.要求超然于社会之外C.主张重建起礼乐制度    

2、     D.提出严刑峻法的理念3.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4.成书于汉代的《礼记》,规定了大量系统性的礼仪:“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这反映了A.儒家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结果B.汉代礼制的规范化与世俗化C.皇室贵族受到礼法制

3、度制约D.孔子倡导的周礼已不复存在5.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A.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D.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6.据统计,魏晋时期偏安南方的东吴、东晋、南朝等政权大部分官员皆是北方人。而到宋代,整个浙江,共有24人担任宰相,北宋时期有4人,南宋时期多达20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需要B.科举制度的影响C.文化繁荣的结果D.经济重心的变化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

4、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儒家伦理的普及化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8.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9.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

5、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10.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12.钱穆在《中国历

6、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3.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14.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

7、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D.鼓吹民主革命15.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科学成为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