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91412
大小:15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4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3144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商丘一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命题人:房海燕审题人:戚景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思想范畴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2、)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3、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4.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5.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
4、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7.董仲舒新
5、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专制迷信,没有多大价值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民本思想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8.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6、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10.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
7、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1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最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2.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
8、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的运动。”由此可见,作者主要强调这场运动是要()A.彻底割裂旧的传统文化 B.革故鼎新建立近代新文化C.建立适合国情的新文化 D.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13.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