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破土而出

让思想破土而出

ID:32530117

大小:70.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1

让思想破土而出_第1页
让思想破土而出_第2页
让思想破土而出_第3页
让思想破土而出_第4页
让思想破土而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思想破土而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思想破土而出1982年春,我从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一晃已经三十年了。当时才30岁出头,现在已经年逾花甲。我这三十年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在太原,后一段在北京。回想在山西大学念书的时候,江地教授介绍他治学的经验是黄花鱼溜边,找一个别人不关注的空白而有所开拓。他在山西大学历史系教师里,算是学术成就很高的了,别人影响多不如他。系里还有一位阎宗临教授,我入学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阎守诚曾经和我同事。后来阎守诚将他父亲的史学文集整理出版,我才知道阎教授三四十年代研究欧洲史和中西交通史达到一流水准,因为热爱家乡,谢绝

2、北京、广州一些名牌大学的邀请,回到山西大学任教。饶宗颐在序言中说他“回山西故里,终未能一展所学,忧悴而继以殂谢,论者深惜之。”在山西的学术部门供职,领导人总是强调,挣山西的钱,就要为地方服务。在这种导向支配下,学术往往成为地方利益的敲门砖,自然难成大器。到了北京,知识界人士谈问题开口就是中国如何,世界如何。周围想大事的人多,无形中就起到一种拓展思维的鞭策作用。唐达成先生看了我写的文章,很感兴趣,说,可惜发在地方刊物上,没有影响。邵燕祥先生看了我的文章,也说过类似的意思。九十年代初,我从钱理群的《周作人传》

3、面读到一段话,印象很深:“历史低潮时期,远离政治中心,可以利用那里相对薄弱的政治条件,进行历史的深思,积累力量;而到了历史高潮时期,则必须置身于政治文化的中心,投身于时代潮流的旋涡中。唯有在那里,在各种思潮、力量的巨大撞击中,个人的才华、智慧才能得到全面的展开,尽性的发挥,人的生命也就获得了光辉灿烂的的闪现。”的确,鲁迅、周作人兄弟如果不是在五四时代来到北京,而是留在绍兴,他们个人的才能再高,也不可能对中国文化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我的才智无法与大师相比,再远离文化中心,就更难做成什么事了。1993年,我已

4、经年过四旬,随妻子漂到北京。1998年,从单位提前退休,以北京知青的身份把户口转回北京定居。北京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心,置身其中和置身其外大不一样,我对此感触特别深。               二到北京,我参与的第一件值得一说的事,是对顾准研究的推动。顾准这个名字我在80年代就听说过,但真正引起注意是我1993年研究文革中的民间思想以后。当时,从香港刊物上读到顾准的《直接民主与“议会清谈馆”》,眼睛为之一亮。大约1995年2月,我路过朝内大街人民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看到门口有“《顾准文集》已到”的广告,于是

5、赶快买了一册。读过之后,便把当时的想法写入《当代思想史的一个缺环》一文。两月后在《读书》上刊出。不久,和《中华读书报》家园版的编辑萧夏林谈起顾准,他又约我写一篇短文《愧对顾准》。接着,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参加了《顾准文集》讨论会。转眼到了1996年1月,一天早上,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是顾准的弟弟陈敏之,到了北京,要和我见见面。我赶到陈先生下榻的上海驻京办事处,和他谈起顾准是否还留下了一些未曾发表过的文字?听说留有一些日记,不知情况怎样?陈敏之先生告诉我,顾准留下的日记他那里有三本,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念

6、头:应当争取让顾准日记与读者见面。   两个月后,我见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黄德志女士。她正经营着一家书店,问我有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书稿?我当时便谈到《顾准日记》。她对顾准十分钦佩,于是说定,由我找陈敏之先生联系书稿,由她联系出版发行事宜。陈先生很快就把日记的复印件寄给了我。我一看,价值果然很高。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陈先生寄来的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1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1972年10月13

7、日到1974年10月15日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日记到此戛然中止,从此顾准卧床不起,直到1974年12月3日凌晨与世长辞。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但对于研究顾准思想和生平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记录了饥饿的威胁、疾病的折磨、失去亲人的悲痛、被迫检查交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没有读书、写作条件的苦恼。然而,就是在物质匮乏和精神折磨的双重压力之下,他经常关注的仍然是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前途。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从工业,到农

8、业;从物价,到财政;从经济,到政治;从内政,到外交;从国内问题,到国际问题,他都有执着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最后一本记录了他生命最后两年的读书生活,能够从中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这两部杰作产生的文化背景。我拿到了稿子,黄德志女士联系出版却不顺利。一家出版社的主编同意出,社长不同意;一家出版社的一把手同意出,二把手不同意。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顾准文集》的后遗症成了他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最后经周实介绍,我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