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25778
大小:190.8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11
《教育心理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总结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1.定义: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2.对象: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的基本问题。3.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4.学与教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5.作用:(1)理论意义:①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②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③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帮助。(2)实践意义:①提供教与学的理
2、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②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二.发展概括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特点:不是自成体系的教育心理学(2)专著和代表人物:①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分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三部分。②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③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第一本。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1)特点:①众多流派之
3、争,学习理论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②用动物和儿童的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推测人类高级的学习过程,使得对实际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习研究较少,因而对教育时间作用不大。③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2)专著和代表人物:①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育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②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独立分支、文化发展论和内化学说。③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特点:①作为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②
4、比较重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③注重研究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因素。(2)代表人物:①布鲁纳反动课程改革运动。②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③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1)特点:①越来越重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大发展。②理论流派分歧越来越小。(2)代表人物:①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成果:主动性、反思性、合作、社会文化。②潘菽《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智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
5、生心理*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心理变化过程,包括量和质的变化,涉及身心各个方面。*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①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准备性原则:准备状态即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的学习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应保证他们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6、(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图式即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完成一行为的神经系统生理基础即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所有的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7、,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就产生了不平衡状态,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2)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
8、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一次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标志:客体永久性:当一个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9-12个月)。表示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a.儿童在前阶段获得的感觉动作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b.不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