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素质教育

孔子与素质教育

ID:32523954

大小:6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0

孔子与素质教育_第1页
孔子与素质教育_第2页
孔子与素质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与素质教育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225500)吴根明你读经了吗?近读《论语》,重温孔子的有关言论,以为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而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倡导者与实践者:他的许多教育观点,至今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令人享受智慧圣水润泽,对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犹如灵光沐浴。1.德育为核心的观点:孔子始终把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放在首要的地位,他强调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会吟诗,至多不善于言辞表达;不懂伦理道德,则不能立身处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人才,人才,首先要学会做人,

2、然后才能成才。孔子在他的教育实践中,特别突出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这在《论语》中俯拾皆是:凡是他的学生向他请教有关政治、道德的问题,他总是予以鼓励,并不厌其烦的给以回答,《论语》二十篇中,提到“礼”的竟有七十四处之多。2.终生教育的观点:孔子说:如果老天爷增加我几年寿命,五十岁再学习《易经》,便可以做到不犯大的过失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事实上孔子也正是这样做的,他晚年刻苦钻研《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穿竹片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孔子的学生子贡一度厌卷了学习,便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学到头,孔子答道:“生无所息。”只要人活着,就不能停止学习。“学海无涯”

3、、“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一个人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工作的需要或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不仅仅限于一纸大学文凭,那么,学校的大门就永远是敞开的。3.倡导乐学、全面发展的观点: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认为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

4、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学校普遍开设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称“六艺”,涉及到德、智、体、美等诸多领域。孔子对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他指出:诗歌可以激发志气,伦理可以学会做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当时最大的私立学校,孔子教育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多达七十余人。孔子把审美教育提到相当的高度,他说:“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乐哀以思。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

5、审乐以知政。”美育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影响世人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正如孔子所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34.指导学法、学以致用的观点: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一而足!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应该为孔子最为强调

6、的。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叫他去处理政务,却干不好;派他出使外国,又不能胜任;那么学问再多又有何用呢(“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读书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满腹经纶而不会运用,这样的人古人称之为“书蠢”或“两脚书橱”。孔子作为教育家,培育了三千多学生,但他同时又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并非单纯的为了教书而教书,或为了糊口而教书。他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其所追求的政治制度,孔子一生四处奔走,历尽艰辛。他办学教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实现这一理念的实干人才,按照他的说法,叫做“学而优则仕”。他教的学生中,确有

7、不少人跻身于仕途,有的还位居显要。5.教学要尊重个性的观点:孔子首创了启发式的教学法,他主张不到学生冥思苦想而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想说而无法表达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对于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他就不再多讲什么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和“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发三,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