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ID:32488147

大小:28.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健。然而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关键词:精准扶贫市场机制扶贫资金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

2、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役。同时,精准扶贫能够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消费动力。精准扶贫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以

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动整个社会民生的极大改善。二、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一)市场化太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精准扶贫村至今还没有引进真正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停留在就文件而落实文件,满足于文件要求的硬性目标任务的完成。或者说引进的企业由于建设周期等因素还没有发挥产业带动的作用。二是精准扶贫村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还停留在依据项目而拟制村“十三五”规划阶段;由于能力限制,无法发挥主观建设发展产业项目的能动性,“眼巴巴”地等待渴望着上面来到扶贫项目和资金。三是精准扶贫村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合作机制,农户单打独斗、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政府没有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

4、,即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政府、社会、市场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二)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贫困人口数据识别涉及千家万户,手工录入,工作量大,贫困人口识别工作量大,加之各地贫困条件不一样,对贫困的标准认识统一致,导致贫困数据库不精准。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不高。各级扶贫部门均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有些原是贫困户,后经创业脱贫,而未及时退出贫困档案,有些原来虽然不是贫困户,后因病等原因致贫而未能及时进行贫困户档案。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录入数据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三)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扶贫资金是精准扶

5、贫工作的物质保障,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现阶段我国的扶贫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然而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众多,扶贫资金自上而下分配后具体到每一个贫困户手里的资金就变得微乎其微。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因此有些地方政府每年对于扶贫的财政支出十分有限。由此可见,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导致了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扶贫的后勤保障,很多扶贫项目得不到落实,阻碍了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推进。三、解决当前精准扶贫紧迫性问题的对策(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精准扶贫合力精准扶贫的实施,一方面要重视

6、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扶贫开发取得更大的成效。一是使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如可考虑在贫困地区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起来,以此来聚集各种扶贫资源,充分地利用这些扶贫资源,使扶贫资源合理地流动。二是将市场主体引入扶贫项目立项和实施等环节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支持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和众多的社会组织等积极投入扶贫当中。对于这些企业、社会组织或者是个人参与扶贫,可考虑本着自愿的原则、采用包干等方式来进行。三是增强扶贫工作人员的市场意识,培养其利用市场机制加大扶贫力度的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自觉地引入市场机制,使市场

7、机制在精准扶贫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二)创新识别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度在贫困户识别中,要构建群众参与、基层政府主导的扁平化层级识别形式,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精准扶贫,从而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能够真正将贫困的人口纳入精准扶贫体系,解决因层级过多而导致的识别成本过高和信息沟通失真问题。同时要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扶贫动态数据,打通扶贫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网络连接;将经济、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与扶贫相关的数据库接入扶贫信息系统,确保信息识别更加精准。总之,网络型识别机制要实现上下的纵向识别与水平

8、的横向识别相结合,将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