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86518
大小:33.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8
《德国斯特莱斯曼时期对苏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国斯特莱斯曼时期对苏政策研究摘要: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魏玛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冷静的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内外形势,从德国的实际出发,凭借高超的外交技巧,纵横捭阖,执行了理智又务实的外交政策:他利用东西方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坚持以“苏联牌”为争取德国大国地位恢复的砝码,起到了辅助对西政策的作用;在1923―1929年间,因为国际形势和德国地位的变化,斯特莱斯曼的对苏政策略有不同,但始终保持着对苏友好的基调,帮助德国在国际竞争中逐步恢复了大国地位。关键词:斯特莱斯曼;魏玛德国;对苏政策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德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
2、阶段,短促而又意义颇重。它结束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施行了广泛的改革,在“经济民主”和社会保障领域开创先河,文化上欣欣向荣,但种种繁华背后掩盖的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斯特莱斯曼在其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他在“百日新政”以及此后担任六年外长期间见证了魏玛德国的兴盛与衰亡。1斯特莱斯曼时期的对苏政策斯特莱斯曼时期的对苏政策是指1923―1929年间他担任总理的百日和此后六年外长时期的对苏政策。这六年里,由于德国在国际环境和经济条件上的变化,可以192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魏玛德国刚刚经历了鲁尔危机,经济
3、创伤尤为严重,而其战后一直以来的摆脱凡尔赛体系的外交总目标也给斯特莱斯曼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阶段他的外交政策较为小心谨慎,紧密地配合着他对战胜国的外交博弈。后一阶段,魏玛德国在国际上地位有所提高,经济又在稳步恢复发展,使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在对苏政策和西方政策上有了更加积极果断的底气。而在论述具体阶段之前,分析魏玛德国在1923年之前的对苏政策以及国家民众对于苏联的态度变化也尤为重要。(一)对苏政策的背景在斯特莱斯曼执掌德国外交之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利益集团中对苏联的态度迥异。从战败到1923年,德国几经反复,走上了结纳
4、苏俄以摆脱孤立并抗衡协约国的道路。德国统治集团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中许多人本不倾向于对苏友好合作:社会民主党是强烈反苏,主张西方政策的;国防军鲁登道夫、冯?德?哥尔茨集团认为对苏俄除了彻底的反布尔什维克之外,谈不上任何政策;工商界中的极右势力认为,应在俄国恢复君主制来开辟俄国市场,否则谈不到对俄合作。与苏俄共处与合作,从根本上讲是符合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以钢铁等重工业垄断资本十分垂涎于苏俄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德国军人集团为了逃避凡尔赛对德国军备的限制监督并渴望有朝一日洗雪战败之耻,以谢克特为代表的
5、多数人主张与苏俄合作。所以,在德国工业、军事、外交各界中,自始就有比较强大的主张与苏俄合作的力量。从1919年起,他们就开始同苏方人士接触,试探与苏合作的可能性。1922年热那亚会议,德国在英法事先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修改条约无望又处境孤立,深恐协约国与苏俄达成协议会使德陷于更深的孤立。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相互放弃各项赔偿要求,按最惠国待遇发展经济关系。这是备受压抑的德国与一个大国签订的第一项平等条约,它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改善了德国的经济处境,结束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列宁说得十分正确
6、:“国际形势的利害关系迫使他们违背自己的愿望而同苏维埃俄国讲和。”拉巴洛条约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是德苏友好里程碑式的条约,为此后拉巴洛时代的苏德合作奠定了基调。它强烈刺激了西方战胜国,在其与战胜国之间的国际博弈中增加了筹码,恶化了德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冲突便是鲁尔危机。鲁尔危机的妥善解决是斯特莱斯曼踏上魏玛共和国政治领域和外交领域的杰作,并为其此后的对苏政策基调和细节态度的改变开了头。(二)小心谨慎的对苏政策(1923―1926年)在1923―1926年间,斯特莱斯曼主要精力放在摆脱凡尔赛合约的束缚和恢复德国政
7、治经济大国地位上。在此阶段里,斯特莱斯曼见缝插针,把握时机,小心谨慎的通过与苏联的合作作为与协约国换取赔款、收复边界等利益的筹码,谋求英美支持及与世仇法国和解。使德国迅速返回西方阵营乃至重新取得往日的地位无疑头等重要,而维持发展对东方苏联由《拉巴洛条约》开创的合作关系则是次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辅佐于德国在西方的目标追求。他在上台后不久,即指示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德苏经济谈判。1924年5月,德国外交部就对苏关系明确规定,德国在政治上必须“与俄国保持充分谅解的关系”,经济上必须“力争在对俄贸易中至少较他国保持优势”。此后,如何
8、对待苏联提出的缔结两国政治条约的建议,成为摆在斯特莱斯曼面前重要的课题。随着西方战胜国加紧扶持拉拢德国及“洛迦诺政策”的推出,苏联日益忧虑不安,认为在德苏关系上“仅仅以拉巴洛条约为基础已不足以应付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界政治的需要”。由于德国对西方外交不如意,在莱茵公约和与英国驻苏大使阿拜隆的谈话等问题上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